“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2016-03-21 11:19:13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中原大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群英灿烂的人文星空,传承有序的思想接力,继往开来的开拓精神,确立了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母体的崇高地位和文化渊源。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而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对中国山水画南宗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纵观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无不是哲学领先,思想先行的结果。中国哲学经过“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的精神三部曲的流变、会通、整合、重构,“写意中国”才得以“东方既白”。作为中国绘画的主题曲――山水画,自此,上升到一个民族的美学灵魂,美学坐标,大写的中国,乃横空出世,雄峙东天。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发关系;也就是说,是中原大地的“物华天宝”,才成就了这片沃土的“人杰地灵”。作为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山水画家杜苏旭先生,孩提时期就经过了中原文化的沐浴、洗礼和润泽。精神之花早早地植根于他的心源深处,伴随着他的成长,人生的境界随之一天天增高,艺术视野也随之层层扩大。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一幅画就是一个生命活体,充满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生发关系:有气场,有气息的流动,有呼吸的节拍和韵律;也是画家心灵与意志的艺术表达:有境界,有文化的涵咏与价值的承载,它不是西方画家所主张的对于现实的再现或表现,而是画家基于对生命的理解所进行的以艺术语言为载体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表达与投射。

无疑,苏旭对“写意精神”的理解,属时下为数不多的解人。正因为理论上的通透,他才能在实践中以“豫人风骨”为担当,以全生命打造山水画的“杜家样”为宗旨,归纳既往、关注现代、直指未来。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他认为,中国书画的宗旨在于生命的内景层,而非外在的客观世界,这与西画的写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对心路的追问和丈量,是对生命质量的辩证,是个体生命对宇宙生命的涵泳、体证、反思、模范和再造。是会心宇宙的意境,是触摸人性冷暖的意识,是握手天地的生命宣言。

杜苏旭先生是一位标准的“笔墨中人”,他反对用“素描”、“速写”、“彩画”技法取代笔墨语言。他认为西画只能传“技”,不能传“道”,即使形式技巧不断“创新”,最后,仍然停留在“形式效果”上,无法“成己成物”,“化成天下”。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在这一点上,我与苏旭的艺术价值观,高度一致。“人生难得一知己”,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知己”,源于在一个术数走红的时代,我们甘愿充当一名打通中华道统的义工。

“传统”两个字我们天天讲,年年讲;然而,究竟有多少人明瞭了其真正含义?中国人称文化为“统系”而不叫“系统”;“统系”属“通人”认知,“系统”属“专家”认知;苏旭认为,倘中国不培养“通人”型人才,我们就无法“弘扬传统”,靠“专家”,是完不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的。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苏旭对《芥子园画传》情有独钟,反复“传移模写”,一丝不苟地解析“骨法用笔”,环环紧扣“气韵生动”。他深知,对《芥子园画传》挖掘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自己山水画的终极境界。他以黄宾虹的艺术理念为切入口,直追宋元山水画南北宗的源头。继而开源畅流,顺流而下,握手石涛、八大……然后,会师现代名流,溶铸百家,归纳为一家之言。

既然明白了中国画“临摹”的良苦用心,苏旭也就搞懂了中国画“写生”的目的。像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人之道一样,中国画的“写生”,也是从生命的内景层开始构建,以“图画人生”为目的,由门前房后的风景的审美发蒙;到家乡的小桥流水,一抹乡愁的情商积累;再到“读万卷书”的心路阅历,“行万里”路的视通万里;一个“通天尽人”自我“写生”的过程,也就宣布大功告成!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从图画家山,到为祖国山河立传,苏旭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献身民族文化复兴的同时,其艺术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生命影像。我称之为 “杜家样”。

杜苏旭先生的山水画,得李可染先生的正大气象;得傅抱石先生的气吞八荒;得潘天寿先生的奇崛霸悍;得石鲁先生的直抒胸臆。他将这一系列的心得体会,贯彻到太行山的悲情叙事,伏牛山的乡愁羁旅。黄河文明与长江文化融为一体,儒家的“自强不息”与道家的“厚德载物”合二而一。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守望道统,并没有使他沉迷于国粹,漠视“全球化”的国际对话。相反,他将西方美学的现代设计、现代构成、现代策划的美学理念,植入中华美学天人统系,重新整合中国画现代样式,放大生命细节,高扬人文关怀,立足当下,幅射时空。

作为母语发源地的中原文化,博大精审,源远流长。作为豫文化传承的火矩手,苏旭明白自己肩上的人文负荷,历史承载。他以“豫人风骨”为美学坐标,站在生命意义的高度,重新修复中华文脉的现代断层,重新构建写意美学式微的天人统系。作为“一个战壕的战友”,我相信并祝福他,成己成物,福泽华夏。【文/ 刘继庄】

“豫人风骨”诠释杜苏旭的艺术人生

最后附上杜苏旭艺术简介:

杜苏旭教授,号豫西墨客,石溪山庄主人,现居北京,祖籍河南省南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现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成员、中国艺联副主席、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曾任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客座教授,多次在国内外美术大展中获奖。

1989年国画《长青图》被国务院办公厅收藏;

1996年《伏牛山群峰图》被香港人民大会堂收藏;

1998年在“中亨杯”全国美展中获铜奖;

2000年作品《黄土魂》入选中国风情全国美展;

2002年作品《大山深处》入选“西部辉煌”全国美展提名奖;

2005年国画《紫气涌山庄》入选“黄河壶口赞”全国提名奖;

2005年作品《竹》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

2007年作品《春山不见雪,唯有战车行》在建军80周年全军美展中获奖;

2007年作品《溪泉风云》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09年作品《江山春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2年《丹江风云》等五幅作品被国家公安部收藏。《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画报》、《求实》杂志、《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收藏》杂志、央视、北京卫视等国内160多家媒体做过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