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玉敲金”---从一枚海昏侯珍藏玉龙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9 10:25:04
 
 

这两天北京的天气虽然炎热,却热不过刚刚出炉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选的十个新发现纵贯时空逾百万年,时间跨度巨大,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所说,这些重大新发现涵盖了远至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迹,近至清代致远舰。

它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是大相径庭,既有大量玉器和黄金器出土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也有埋葬了诸多无名青铜冶炼者的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

作为普通民众,考古知识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没有专业人员那样深厚,想更深入认识理解这些考古新发现,不妨试试选择其中最吸引你的一类文物或者器物进行初步学习。先掌握对文物的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它们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生产力水平、经济规模以及文化特征。

 
 
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M111出土玉琮。(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M100出土玉器组合。(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以中国玉器为例,可考证的中国用玉、治玉历史自兴隆洼文化至今已有8000多年。中国玉器传承悠久,各个时期的玉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点。细细观察,2015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文物里有不少古代美玉的身影。如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良渚文化玉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玉器。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白玉韘型佩。(图片来源:新华社万象发)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玉耳杯。(图片来源:新华社万象发)

其中海昏侯墓更是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玉器佳品。它们大多品质上乘、工艺精湛。古玉爱好者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可以一览它们的真容。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有一件单独陈列的精美玉龙格外引人瞩目。它造型颇奇特,呈卷体形态,龙首前探,龙身瘦长,逶迤弯曲,螺旋形盘旋,头、身、触须处于多个平面之上。表面满饰浮雕龙首纹。

 
 
海昏侯墓卷体玉龙。(图片来源:中国日报雷小峋)

 
 
海昏侯墓卷体玉龙。(图片来源:中国日报雷小峋)

这样的玉龙形象与之前所见典型汉代玉龙很不一样。

 

西汉南越王墓龙凤纹重环玉佩。(图片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徐州狮子山出土西汉早期玉龙佩。(图片来源:丁哲提供)

中国知名古玉专家丁哲博士分析认为:俯视这件蜷体玉龙,可发现其内壁弯卷为圆形曲面,外侧却有几个平直的面,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制明显和古代玉琮的特征相符。

 
 
海昏侯墓卷体玉龙。(图片来源:中国日报雷小峋)

 

海昏侯墓卷体玉龙。(图片来源:中国日报雷小峋)

在他看来,这件造型独特的玉龙,实为早期高体玉琮改制而成。但究竟是何时的玉琮,尚不能确定,最有可能是齐家文化或商代。

 

静宁后柳沟出土齐家文化玉琮。(图片来源:丁哲提供)

 
 
三门峡虢国墓地2009号墓出土商代玉琮。(图片来源:丁哲提供)

“玉龙头部的形态和表面的减地浮雕龙首纹,正为判定其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丁哲说。龙头:短粗、臃肿,作闭口状,椭圆形眼,鼻肥厚翻卷,“L”形短角后伏于颈上;纹饰为细密繁缛的减地浮雕龙首纹,这些特征均常见于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玉器之上。

 
 
长子牛家坡7号墓出土战国早期玉龙佩。(图片来源:丁哲提供)

 

洛阳中州路1316号墓出土战国早期玉龙佩。(图片来源:丁哲提供)

基于以上分析,他判断这件海昏侯墓出土的蜷体玉龙,原系史前或商代玉琮,在春秋晚期偏晚至战国早期改制而成,后又流传至西汉晚期为刘贺所藏。

通常情况下,出土文物的时代应该与墓葬、遗址同期,但是玉器具备耐用性及珍贵性,古人将早期遗玉继续用于佩戴或他用,最终作为殉葬品埋入墓中也是情理之中。海昏侯墓出土的蜷体玉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其充分反映了出土玉器年代的复杂性。

作为中国古玉研究少壮派的代表,丁哲博士长期致力于通过新方法、新媒介进行古玉研究、教学,并将相关知识广泛传播,在业内享有盛名,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领域也具有颇高的人气和影响力。

今年6月15日至19日,丁哲博士将携手台湾著名古玉研究专家吴棠海先生及大陆著名玉石材料研究专家辛礼学先生北京顺义召开第二届高级古玉研修班。

对中国古玉和古器物学感兴趣的爱好者们不妨及时报名,一探究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