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毕楠)“现在,人类社会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精神上的束缚太多”,艺术家刘雁峰近日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时说,“所以我想要描绘一种人在安静状态下自由自在、灵魂解脱的状态。”
刘雁峰
刘雁峰创作的“悬浮”系列画作令人印象深刻:一个人穿着舒适的家居服飘在半空,神情安宁、肢体舒展,在充分地享受这片刻的休憩,你甚至能感觉到她均匀而安静的呼吸。
“当代艺术与社会联系很紧密,刚开始你可能看不明白,但是当你突然明白、产生共鸣之后,会感到很有意思的,”刘雁峰说。
悬浮
悬浮系列是他在东南亚旅游时,看到当地人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后生发的灵感。他说那里人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更加地融为一体,大家不是在争夺生存空间,而是更专注于体验自己的当下生命。这种朴素的价值观让刘雁峰有所感触,人的观念在不同的时空下,会有这么不同的意义,如此非功利的价值观,其实才是生而为人的本初状态。
刘雁峰始终在尝试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思想注重社会,东方思想更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的互动,不把人看做世界的中心,而是认为人与自然应该融为一体。”
“东西方画作的不同在于审美观上,我希望能够找到双方共通的地方,”刘雁峰说,“我在思考怎样站在东方文化的审美角度,用纯粹的西方绘画语言来表达。新时代当代艺术的背景,是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表达自身文化的诉求和立场,个性的表达也非常重要,因为个性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
涛声
刘雁峰将从现实生活的感触中捕捉到的创作灵感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像在导演一场戏剧,把环境、人物、表情、道具和姿态等要素都作了精微细致的布置和刻画,让画面中的人物诉说着内心独白,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所以,看他的画经常会禁不住地驻留许久、思绪万千。
艺术品是生活中的佐料,不能缺,也不能太多。刘雁峰说,在经济达到一定阶段后,我们需要艺术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但是,现在太多的人还缺乏艺术的基本修养。“都说艺术无国界,其实艺术也是有门槛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
在博物馆中,很多游客在看展览时都是一扫而过,而他会盯着一幅画看很久,在看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会寻找到很多隐藏着的信息。他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工业大学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油画专业,后来又到国家画院学习了中国画。他说道:“学了很多年西洋画,但还是不一定能看懂中国画,除非你能实际操作一下”。
阿尔卑斯印象
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不断地尝试,刘雁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其作品被众多画册、各家艺术媒体机构等收录,1996年其绘画作品《轮回》在美国(ASIS)艺术大赛中获得创意奖。之后的20年间,他先后获得了众多国家、国际级绘画奖项。
刘雁峰并非出生于专业美术世家,却从小就表现出了艺术天赋。两岁的时候,他手里颤颤抖抖地攥着一支笔,竟然画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鸟。小学的时候,他用妈妈买的橡皮泥,自己捏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上百个人物,令人称奇。被家里人发现了这项才能后,他才经人介绍跟着一个美术学院的老师开始学习,进而走上了艺术之路。
枝蔓
“如果一个小孩,忘乎所以地做一件事情,那可能是他事业的开始,”刘雁峰说。他很庆幸家人鼓励他走上了艺术这条路。
对于当代艺术,刘雁峰认为需要时间去验证,“我们可能在50年后才能看到一件艺术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他认为看到一件艺术品时,先不要百分之百去否定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所有艺术品中,能够进入艺术史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一”。
尽管如此,刘雁峰还是呼吁社会给新晋艺术家多一些平等竞争的机会。当代艺术是进行时的艺术,有众多不可把握、难以说清的因素。他的生发是自然进行的,就如同一场春雨过后,森林中的种子都会生发成长,但这些种子最终长成了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他们可以是小草,可以是灌木、藤萝,也可以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一切都是未知。只要不去过多地人为干涉,他就会自由地长成本该有的样子。因此,对于艺术家的工作成就,不要急着去做评估判断,很难说哪位艺术家在未来的艺术史上会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