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格斗与现代角斗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25 16:02:50

武术格斗与现代角斗士

看起来有点像《星球大战》(Star Wars)中的冲锋队员,“豺狼”马丁·索德斯特伦(Martin Söderström)来自瑞典,是位功夫爱好者。他抡起一根沉重的格斗棍,往同样佩戴盔甲的对手手臂上敲去。房间的另一边,有台电脑迅速分析出每次击打可能对无防护设备身体造成的伤害,如擦伤或骨折。材料学和微电子学的发展引领大家进入了战甲格斗的新世界。

正常情况下,索德斯特伦先生出手不可能如此随心所欲,他必须控制出拳力度,以防出现重伤或致命伤害。厚实的盔甲和头盔能够减少格斗士受到的伤害,但也限制格斗士的速度与动作,同时也加大了进攻的难度。当格斗士举起棍子,重重敲在对手头部,他可能会伤到对手的头骨吗?可能因行动受限打偏位置吗?

索德斯特伦先生与其对手所穿战甲均为Lorica,其设计借鉴古罗马胸甲,由澳大利亚公司Chiron Global开发。索德斯特伦先生说:“这身战甲仅重19公斤,算不上笨重,也不会太妨碍我格斗,佩戴它后我仍能做侧空翻,再尖锐的刀剑往头部或胸部刺去也能抵御住。”

智能盔甲良好的防御性来源于一种叫做凯夫拉尔(Kevlar)的高性能合成纤维,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在50年前成功研制,如今广泛应用于防护服的生产。不仅如此,胸甲由高强度碳纤维打造,这款轻型材料比钢铁还坚硬,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此外还使用了多种高分子聚合物,Chiron公司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盔甲中,人体关节附近的部位没有坚硬外壳保护,仅由材质紧密的海绵覆盖。这种处理下,格斗士能自如做出踢腿等动作,但也意味着格斗士禁止击打对手某些身体部位,严禁使用尖锐格斗器刃。许多人担心肢体接触性运动可能造成震荡性损伤,尽管Chiron表示该公司头盔能够有效保护头部,不过这点仍有待考证。

格斗过程中,盔甲内气温升高,因此格斗士在每90秒的较量后需休息一次,休息时往盔甲内硅胶管网冲入压缩空气降低气温。格斗士穿戴着贴身衣,压缩空气穿过衣服上数万个小孔,分散到身体各个部位。

虚拟伤亡

盔甲上遍布52个传感器,统计角斗士进攻得分,计算速度高达每秒10000个样本。传感器会分析格斗士的每一次进攻,包括手部、脚部和武器所产生的击打、加速和震动。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至电脑,分析在无防护设备情况下,每次击打身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如骨折、组织损伤等。 市面上并没有资料明确指出,不同利刃武器对身体不同部位造成创伤的差异,因此Chiron公司研究人员计划自行实验,试用棍棒、箭头、飞镖等武器击打猪的尸体。

Chiron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贾斯汀·福塞尔(Justin Forsell)认为,先进的盔甲技术促成全新格斗运动登上电视广播。一系列新战甲实战测试活动已于3月在新西兰惠林顿举行。UWM公司(Unified Weapons Master)第一届官方格斗测试赛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澳大利亚举行,更多赛事则将于2017年在美国开展。

民族热情也是格斗赛事的一大亮点。文化因地而异,武术风格也如此,如日本剑术和中国功夫。届时各国武士将同台竞技。惠灵顿的测试活动中,来自北京的“战魔”孟深使用了鹰爪功,他认为战甲格斗赛把超级英雄的气氛带到了武术界。他十分喜欢测试活动的两个细节:一是,在格斗赛中裁判更少为了安全而介入喊停;二是,赛后回顾比赛数据有利于技术的提高。

测试赛首个视频发布不到24小时,美国特别行动指挥处(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一官员就致电Chiron公司,询问能否购买智能盔甲。除美国外,其它四个国家的军队也致电咨询。他们认为智能盔甲可用于近身肉搏教学。战甲格斗赛在电视上也许能吸引到许多观众,但盔甲技术似乎已找到另一个市场。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

译者:王一羽 编辑:钦君

武术格斗与现代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