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表情:流行一时的俚语,还是一门全新的语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27 16:50:22

Emoji表情:流行一时的俚语,还是一门全新的语言?

数字化的社交手段,总是让人有点儿力不从心……

噢,糟糕,你当真发了那条消息?好啦好啦……不如再发个。等等,对方是你提过的那个表兄?好吧,不该发 的。这个怎么样?就当是个无心之过。太直白?额,这个呢?反正只是开玩笑嘛。什么?讲真?你上周告诉我的“小猫事件”是这个表兄他爸干的?呵呵,那你发这个吧。你家里人真奇葩。

用数字化的手段来社交,总是让人有点儿力不从心。跟从前的手写、印刷方式不同,数字化手段使得即时性和亲昵度高度结合,同时,交流内容却越发空洞,细微的差别也慢慢丧失。不过,emoji表情(绘文字)可不止是“标点+情感”那么简单。它给我们的对话增加了内容,注入了言外之意,让我们可以玩玩文字游戏,还能化解言语带来的紧张感。交流媒介本身没有声音,emoji表情却为它加上了声音、加上了语调。

或许,emoji表情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语言。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语言要抛弃字母表,退回到表意文字(ideogram)——简单的图象字符、标记和图画——的阶段。其实,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那是进化的过程。问题是,emoji的文化吸引力是否足够让它成为一种可以分离出来的、完整的交流方式。或者,emoji可能就是一种昙花一现的语言形式,此时还在,不过,当这一代生来就与技术为伴的人把世界交到后代手中之时,它可能就销声匿迹了。

Emoji的e代表图像,moji代表文字。它是个日语混合词,但是听起来就像美式英语的拟声词。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移动通信巨头多克莫公司(Docomo)发明了emoji表情,以提高日本国民发短信的“可爱”程度。不论是说还是写,现行的日语在内容上、敬语上、语义层上,都是十分丰富的。但欧美国家的人们就是想不到,日本人会需要一种体现文本语气的工具。

当然,在添加情感色彩方面,emoji绘文字并不是首创。在这之前,有一种“颜文字”(kaomoji)——写出来就像这样:“╮( ̄~ ̄)╭”,“(o_O)”,还有“(=`ω´=)”。再往前,还有表情符号(emoticons)“ :-)”。这两种旧形式都是用于表情达意的,既可爱又创意十足,不过,人们还是得打字,得在手机上敲来敲去,(在九十年代就意味着)得一个一个地扣数字键。而emoji表情则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统一码(Unicode)图像库,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手指。

Emoji表情并不单单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标点符号。它们智趣横生,是双关语,是艺术的玩笑,又是艺术本身;它们是游戏,是歌谣,是一串串故事。这样想想,它们就好像是一门语言了。

但它们不是。至少现在不是。它们就像语言的一个胚胎,一堆细胞,或许有朝一日会变成语言。最相近、类似的语言学现象应该是“混杂语言”(pidgin,又译:洋泾浜)。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语言学家苏珊·赫林(Susan Herring)说:“当说两种不同语言的人们会集在一起时,混杂语言就形成了。”她从1990年起,就一直在研究人们在线交谈的方式。混杂语言的醒目特征是,它的必要性毫无争议——它是贸易用语,是奴隶们、难民们说的语言。然而,emoji绘文字则大多是为了娱乐,而且用户基本上都有着相同的语言背景。所以,emoji多半称不上混杂语言,而是与某些语言结构限制(the linguistic structural constraints)有关。

“在混杂语言中,你会找到名词、动词,还有一点点语法。”赫林说道。混杂语言缺少冠词、连词,介词的用法也不准确,通常只有现在时,基本不包含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就更别说了。

Emoji也有同样的不足。如果不是用来回答特定问题,你能用emoji绘文字来讨论一件过去或将来的事吗?如果不用人称代词,只用emoji能谈论一场别处的派对吗?如果你想表示“一群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出一堆小人脸来表示复数。更不用说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小连接词——比如“the”、“in”、“around”、“into”、“apart from”、“beside”、“by”、“as”和“instead”。正因为有它们,英语才能对时间或空间上有一定距离的东西进行识别、修饰和区分。

只有一个混杂语言传承到了下一代,上述功能才会出现。这时,混杂语言就变成了“混合语”(creole,又译:克里奥尔语)。混合语有时态,有细微差别,还有语法。这就告诉我们:

第一,语言是逐渐形成的。第二,孩子使语言得到进化。

但是没人会把emoji绘文字当作母语来学。所以,即便可以回答问题、修饰句子、创造妙语,它还是最像一种俚语(slang)。而且,与混合语、俚语一样,它最富创意的使用者是年轻一代。对于无法自然使用emoji绘文字的人来说,它就像是一门新的(表意的)语言。“年轻人才是语言学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语言学家佩内洛普·埃克特(Penelope Eckert)说,“是他们造出了体现逻辑差异的术语,最终造成了语言的差异。他们的说话方式与我们不同,这才产生了新语言。地区方言、民族方言也是如此产生的。这就是社会异化(social differentiation)的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青少年要比中老年人投入繁忙得多。”

青少年的语言热潮将以这几种方式消逝:一,流行语原本的使用者长大了;二,年龄大的人也追赶上了潮流。在语言的模因病变(linguistic memes)中,青少年就是疾病的携菌者。

Emoji绘文字也可能就这样消亡。想想“groovy”,想想“tubular”,想想“wazzzzzzzuuuuup”,史努比永远挂在嘴边的“-izzle”口头禅,还有人们装成英式口音彼此大喊“Yeah Baby!”。想想你妈第一次用“the bomb”的说法。想想你在商场看见的那个穿暴漫T恤衫的傻瓜。想想emoji很久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同时也想想去年雪佛兰(Chevrolet)发布的全是emoji表情的通讯稿。

Emoji表情:流行一时的俚语,还是一门全新的语言?

Emoji表情:流行一时的俚语,还是一门全新的语言?

从另一方面来看,提到“cool”这个词,你还是会感觉凉飕飕的。想想你每天是如何使用“like”这个单词的。想想九十年代,嘻哈文化(hip hop)如何在最严酷的环境下存活了下来。那么,在数字化交流方式带给人们大量语言创新的环境下——不光有emoji绘文字、kaomoji颜文字,还有“netspeak”、“lolspeak”、“dogespeak”、GIF动图、模因、“lol”(laughing out loud)、“brb”(be right back)、“jk”(just kidding)——emoji又将何去何从呢?“Emoji可能像其他网络语言一样,被吸收成为网络写作的常用语。”赫林说道。人类热爱语言,也喜欢玩语言游戏,每次我们发现了新的交流方式,就要尝试一下,玩个开心。至少玩一阵子。因此,emoji表情的命运正如英语之命运:谁知道呢?¯\_(ツ)_/¯(摊手微笑脸)

原文选自:the Wired

译者:景琬婷 编辑:钦君

Emoji表情:流行一时的俚语,还是一门全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