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金戴银的唐代名媛
我们经常在陶俑或者壁画中看到唐代仕女梳着高高的发髻,这是她们用于展示身份与地位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种各样的发饰粉墨登场,其中最夺人眼目的,无疑是那些闪烁着璀璨光芒的金银发饰。
金梳背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女子常常会在发髻上插几把小梳作为装饰,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满头行小梳。”说的就是这种唐代女子的插梳之风。何家窖出土的一件精美的金梳背正是当时贵族家庭中的女子发饰,在《武媚娘传奇》中皇帝嫔妃的发髻上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梳背,但出土的这件文物显然要比电视剧里的道具要精致考究得多。在仅仅8厘米长,2厘米宽的梳背上,唐朝的工匠用细细的金丝掐成花纹,又用细小的金珠点缀其间,极为细密精巧,可以说是迄今已知保存最好、工艺最精的梳背之一。
金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除了在头上做文章,腕部也是金银大放异彩的地方,不仅让佩戴的女子举手投足都显得珠光宝气,而且还能获得一种“腕摇金钏响”的听觉享受。没错,金钏,一种唐朝女子极为喜爱的手上饰品。何家村窖藏中有一件典型的素面金钏,是一件开豁口的腕饰,开口而非闭口,这样,唐朝的女子就不用担心日渐丰腴的手腕会将金钏撑坏,她们可以根据手腕的粗细来自由调节开口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