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片云集,实力均衡各具看点,也因此票房分流明显。其中,号称中国首部自然动物片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网上引得不少口碑相传,上映三天票房超过1400万。遗憾的是,新片太多,《我们诞生在中国》在排片上难有作为,只能希望该片能靠好口碑长线上映,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对于中国的自然动物影片类型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溯
“三年磨一剑”成标配
电影圈都知道,拍摄动物和小孩的戏份最难,自然动物大电影更是如此,纯粹是要听天由命,看天吃饭。对于这类电影,3年的拍摄时间算是“标配”,最正常不过。
《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制片人是《超能陆战队》和《魔发奇缘》制作人、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罗伊·康利。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不是你想去拍它,它就在那里等着你的。它会出去捕猎、迁徙。另一个挑战就是自然环境,比如去青海拍雪豹,那里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摄影师要适应好几天才能投入工作。去拍金丝猴,它们行动非常快,生活的环境又非常陡峭,摄影师还得带着很重的器材。拍摄雪豹那位摄影师,三个月都没有拍到任何雪豹的画面。直到他打算离开的前一天才第一次拍到雪豹,他从此跟住了雪豹,一步一步慢慢接近。后来雪豹也知道他在那里,并且有点习惯了。
听天由命看运气,可以说,只有在拍摄自然动物大电影时,导演是无力控制的。陆川说:“电影导演肯定是现场控制的核心,可是拍动物大电影,导演不能干预自然环境、不能干预野生动物。我第一次发现所有事情都没办法控制。开拍那天,我去了拍摄地点,结果,摄影师说,导演你可以回去了。导演不能在现场。因为除了摄影师以外,最多只能有一个助手,他们都住在帐篷里面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