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诞生在中国"算是剧情片? 赢了口碑输了票房

来源:国际在线
2016-08-15 09:29:15

现状

纪录片在中国难有好票房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中国首部自然动物大电影,但其实这类电影一直在国外有很高票房,例如奥斯卡导演、曾执导《狼图腾》的让·雅克·阿诺就以《熊的故事》等电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2005年吕克·雅克执导的《帝企鹅日记》更是火爆全球,凭800万美元的成本取得了十几倍的票房收益。

有资料显示,早年的自然电影都会登上大银幕,但因为发行成本的缘故,这种影片类型渐渐转向电视的播出平台。BBC和Discovery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等,都制作过大量高水准的自然电影。自然电影的拍摄要求非常专业,普通的电影摄制团队无法胜任。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影视制作技术,也需要了解动植物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及野外生存和拍摄技巧。

像《我们诞生在中国》这类主演是动物的影片,就算片方和导演为了影片的宣传,将其说成是剧情片,但本质上《我们诞生在中国》和让·雅克·阿诺等拍的纪录片并无太大分别。

在中国的电影院中,纪录片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其实,纪录片的冲击力并不比剧情片差,当年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海洋》中,那个被切去鳍部的鲨鱼,一边扭动一边沉向深深海底的镜头令多少人震撼流泪;而贾樟柯的纪录片《无用》中,流水线上的女工在Beyond的《情人》的歌声中制衣的画面也让人感慨现实中情感的凋敝。

但是,纪录片却始终难以让中国观众甘心伸手买票。以《海洋》为例,曾在法国创下了可观的票房,在日本的首映日票房甚至超过了《阿凡达》,但在中国国内却严重遇冷,只有不到2000万元的票房。而这个票房,在国内同类影片中,已经算是高的。2014年上映的《狂野非洲》,请来了刘欢夫妇配音。影片2014年11月7日上映,首周末3日票房540万,位列内地自然类纪录片影史票房榜前三,仅次于《海洋》和《深海探奇》,但这样的票房成绩依然远远低于预期。

2015年1月23日,纪录片《味道中国》上映,首日票房仅有40万元,在多地的影院都是“一日游”后匆匆下线。如此的惨淡显然有违创作者让观众品尝“银幕年夜饭”的初衷。看来,中国观众将纪录片视为免费宣传片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很难进入一个“纪录片也要买票看”的新时代。

纪录片在中国如此境况,也难怪片方努力将《我们诞生在中国》归为剧情片,并称其与迪士尼大卖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为年度“动物三部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