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专栏:超越黑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25 15:20:05

种族分离的美国里,两位黑白混血的语言喜剧演员……

约翰逊专栏:超越黑白

故事的前提并不特别吸引人:刚刚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走出来的瑞尔(Rell)收养了一只小猫,并给它取名“基努”(Keanu)。一次小猫落入了黑帮之手。为把猫咪救出来,他和朋友克拉伦斯(Clarence)不惜潜入黑帮内部。2016年4月29日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基努猫》(Keanu)也许很快为大多数人所遗忘。不过,这部电影的演员,同样也是《基和皮尔》(Key & Peele)喜剧小品的主演科甘-迈克尔·基(Keegan-Michael Key)和乔丹·皮尔(Jordan Peele),用这种愚笨的方式探讨着男人之间的友情,以及竞争、种族、阶级,特别是语言等严肃的社会话题。

基是个精力充沛的光头瘦高个儿;皮尔是个性温和的矮个眼睛男。皮尔安静斯文的性格正好和活跃好动的基互补。他们的爸爸都是黑人,而妈妈都是白人;他们声称,如果将镜头移开,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比暴风雪中的米特·罗姆尼(美国政治家,参加了第45任总统选举)更白”。但是,他们都有融进任何一个种族或环境的角色里的本事。最厉害的是,这一能力远超简单的“模仿口音”,他们简直让社会语言学家有关种族的论文动了起来、说了话,象是一场表演。

在电影《基努猫》里,瑞尔和克拉伦斯展现了白人主流社会的各种特征——从他们的名字到音乐(克拉伦现场演唱乔治·迈克尔的电影原声),看不出有任何黑人的蛛丝马迹。为了打入黑帮内部,他们换了新名字(分别是“沙克·坦克”(Shark Tank)和“铁克托尼克”(Tectonic)),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新的说话方式。进入一家黑人脱衣舞俱乐部后,克拉伦斯点了一杯白葡萄汽酒。瑞尔惊慌地说:“在这儿你可不能那样说话。”一位常客怀疑地问道:“这是你们黑鬼该来的地方吗?”克拉伦斯摇身一变,转了一圈,瞪着眼睛,朝她叫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地方,黑鬼!”于是她走了出去。

这是他们滑稽本事最典型、最充分的一次发挥。《基努猫》简单普通的“外地人在他乡”的剧情没法让影评人们提起兴趣。不过,电影《基和皮尔》则能很好地阐释了黑人语言举步维难的处境。当夕阳在昏昏欲睡的南部城镇落下的时候,两个人扮作同事,在一家烹饪美国南部黑人传统食物的小餐馆里坐了下来。两人都穿着衬衫、系着领带,看起来好像在外面的大都市混得不错。“我很高兴把这项计划带到这个街区——我长大的居民区跟这里挺像。”“我长大的地方跟这里也超像。”

突然间,他们开始担心对方比自己演得更像。女服务员过来后,两个人的声音装得更柔和,还故意把元音拖长。他们不断更换点的菜,想要点到最正宗的来自令人骄傲的黑人南方传统食物。羽衣甘蓝、玉米面包、黄秋葵、火腿肘、猪肠,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加注。基最后点了“一些蒲公英叶、牛臀和狗脸,然后用《乌木杂志》把这些食物包起来”。皮尔决定要“一盘鹳鸟的脚踝、一扇旧地窖门、一段负鼠脊柱和一只人脚”。如果他们能停止这种浮夸的表演,两个人都能赢,但是谁都不愿意先迈出那一步。

基是底特律人,却有着较浅的肤色;皮尔在曼哈顿上西城长大。切换黑人或白人的发音就是他们的日常训练。“你永远不想做屋子里发音最像白人的黑人。”皮尔如是说道。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John McWhorter)与新泽西州和费城的非裔美国家人和伙伴一起长大,但最近他在一篇深刻的个人文章中写道,他并没有——按他的话说——用“黑人口音”(blaccent)让自己听起来“像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新闻播音员”。每当看到非裔美国人见到自己时脸上露出的惊讶表情,约翰的心都会隐隐作痛:他是不是在装腔作势,想要比别人高人一等?事实上约翰并不是这样的人,而装出一副“黑人口音”对他来说才是荒谬可笑的。

对于非裔美国人来说,正确的发音意味着南方的温暖和团结;但是对于很多白人来说,黑人方言(包括语法上的差异)听起来就像蹩脚的标准英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基和皮尔很幸运地能够轻松控制自己的发音。他们把这一本事教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必须要在种族之间保持平衡。基在喜剧小品里的角色是“卢瑟”——奥巴马总统“愤怒的翻译”,总是把总统内心想的说漏嘴。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奥巴马总统曾邀请“卢瑟”参加去年在白宫记者晚宴上惯例的喜剧节目。当奥巴马卸任后,美国人将通过他的回忆录看到他在任坎坷的八年里,关于如何平衡温暖和冷漠、黑人和白人的经历。不过在那之前,基和皮尔特能让神经兮兮的美国人笑起来。

译者:陈月华 编辑:钦君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

约翰逊专栏:超越黑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