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公益纪录片《Biang Biang De》新闻发布会暨“我是公益放映员”公益实践活动北京启动。发布会现场,出品人柯蓝亲自披挂上阵担任主持,导演张天艾及该片戏剧老师杨婷与现场观众和媒体交流心得,也有丁薇、叶蓓、秋薇等一大批重气质有腔调的女文青作为首批公益放映员站台;此外,知名演员&跨界设计师胡军、战地女摄影师梁子、新周刊创始人孙冕等来自各界的好友也亲临现场助阵;未能到场的徐峥、陶虹夫妇则精心录制视频表达了对儿童美育事业的支持,并宣布加入公益放映员队伍。
“我是公益放映员” 群星参与公益众筹
“我是公益放映员”由 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公益实践活动,杨澜、柯蓝、陈晓楠三位携手担当了联合发起人,向社会各界招募百名公益放映员,利用自身便利组织百场公益放映活动。在当今商业影片纵横的电影院线之外,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公益放映实现众筹,共同为打工子弟学校开展艺术教学活动捐建一间艺术教室尽力,让更多孩子通过艺术教育受益,同时也成为我国独立影片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活动现场,志愿报名的第一批公益放映员已经到位:有徐峥、陶虹夫妇,有丁薇、叶蓓、马艳丽、刘孜、秋微、杨婷、西华、易立竞、田原、朱子等一帮不重颜值、重气质、要腔调的一帮文艺女青年,也有战地女摄影师梁子、女飞行员马晓明等;新周刊创始人孙冕、演员&跨界设计师胡军、艺术家计洲也热情加入,活动现场俨然一场热情洋溢的益友大聚会。《Biang Biang De》影片的创作团队影片导演张天艾也到场和大家交流。
柯蓝主持发布会 披挂上阵为自己站台
发布会上,转战影视圈多年并颇有建树的名嘴柯蓝,重新拿起话筒担纲发布会主持人。现场,柯蓝寓庄于谐的主持风格使得整场发布会笑点满满,跟杨澜的互动更是被现场记者形容为“相声级”的对话。谈及纪录片《Biang Biang De》,柯蓝表示在录制过程中自己越来越明确地感受到,不管来自何地、出身何种家庭,每个孩子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感知力都是非常强大且丰富的。而那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孩子们,那些外来工人家庭的子弟与城市孩子一样,同样拥有着获得艺术教育的需求。在保证了物质层面的温饱之后,精神层面的关爱仍然不可忽视。
纵观柯蓝的人生轨迹,从主持人到演员、从《好三八》电子刊主编到独立出品人的角色转变,变得只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从柯蓝微博的字里行间到她聚光灯下的举手投足,柯蓝飒爽、干练的外表下,难掩一颗善良温暖的心。首次担任纪录片出品人,她将镜头对准了三千万随迁进城的民工子弟,以艺术塑造童年,以影像助力公益。美育之外,“关注亦是爱”,多维度的城市空间,每个群体都在找寻存在感和话语权,对于外来民工家庭这个边缘人群来说,存在感和话语权的获取,才能使得包括美育在内的各项教育活动更顺利地进行,这也是拍摄纪录片的初衷之一。
《Biang Biang De》:民工子弟的艺术突围
《Biang Biang De》由柯蓝投资出品,张天艾执导并担当摄影,话剧导演杨婷倾情加盟。影片从几个外来民工子弟的角度出发,将视野逐渐扩大到亲情、教育、文化等层面,最终聚焦到北京城南霍村的一个“生活馆”,生活在霍村的外来民工子弟在没有户口、缺少学籍、经济困难等重重困境中,逐渐开始接触戏剧,在多方人员的努力下,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到了真正的美学教育和实践,最终充满自信站在公演舞台上。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也跟着父母老师早早地来到现场,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话剧艺术对于生活轨迹的改变;而生活馆的老师则表示许多原本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自从接触了话剧表演之后,开始变得开朗、自信,她们也更加坚定了给孩子做美育的决心。
影片的拍摄地霍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是外来务工人群的聚居地,汇聚了来自东北、安徽、山东等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因为缺少户籍或学籍等原因,民工子弟们在城市生存却难以充分享受城市教育资源。长达半年的跟踪拍摄,公益纪录片《Biang Biang De》充分展示了霍村“生存的人、生活的馆”——与类似题材影片最大的不同是,《Biang Biang De》没有以描述苦难作为表达诉求的方式,相反,活泼、灵动、乐观成为影片最明显的基调,这也是它区别于同题材纪录片的最大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