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专栏:脏话到底“脏”不“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17 16:46:22

大多数脏话其实一点也不伤人

约翰逊专栏:脏话到底“脏”不“脏”?

有一种东西,美国最高法院明令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对使用不当者,很少会受到美国宪法里的《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保护,并施以巨额罚单。答案是枪支吗?不对,谜底其实就是文明世界的“唇枪舌剑”——脏话。如果您也认为脏话确实有危害,可以选择不读这篇文章。不过,本文作者的观点却与美国高院相左。

如果播音员在节目里爆粗口,哪怕只是很小的失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此也提出警告,甚至处以高达六位数的罚款。比如,爱尔兰摇滚乐团U2的主唱博诺(Bono)在颁奖活动中对获奖观众说,获奖真是“fucking brilliant”(太他妈爽了)。又如,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名母亲向家人大喊了一句“Stop squishing the fucking bread!”(别捏内该死的面包了),后遭逮捕。(目击证人称她是向孩子爆粗口;而她自己辩称,她骂的其实是她的丈夫。)在美国北奥古斯塔市的城市条例里,有一条对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的定义:“在有他人在场时,在愤怒的情况下…任何下流(bawdy)、淫秽(lewd)、或猥琐(obscene)的词汇”。

与枪支管理一样,对于爆粗口的行为,各方态度不一。在新西兰,绝大多数人认为像“shit”(类似于汉语里的“胡说八道”)和“balls”(喻指男性的睾丸,含有性暗示)这类粗口是“可以接受的”。法国人对使用“c-word”(喻指女性的生殖器官,含贬义)也习以为常(blasé )。日语中的侮辱语中也有涉及生殖器官和人体排泄物的粗口。日本甚至有文明用语表以供参考、避免冒犯他人。不过,日语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禁忌语。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认知学家本杰明·卑尔根(Benjamin Bergen)在新书《一本正经说“脏话”》(What the F?)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各地差异不一,但詈词通常来说,有这么四类来源:宗教、性、身体排泄物和歧视。卑尔根按照他的理论,在这本书中关注人类在面对脏话时,思维是怎样变化的。人们听见难听的话,会心率上升、手心冒汗。解决难题时,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在一次实验中,实验对象只是受暗示别人骂他是个“基佬”(faggot,男同性恋),在随后的模拟中,他更倾向于不给艾滋病研究中心拨款。不过,卑尔根批评了脏话禁令和说脏话罚款的行为,并称比起脏话本身,这些对恶意诋毁的教育似乎更加有效。

很难让一些脏话消失无踪。自发型脏话(Automatic swearing)就像膝跳反应一样,似乎有独立的大脑神经:卑尔根举例道,一名法国牧师在丧失语言能力后,却能发出法语的“我”(je)和“该死”(foutre)的声音。条件反射型脏话(reflexive swearing)似乎可以归结于脑中的一个部分进化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与其他动物发怒或惊吓的神经类似。他发现,爆粗口还能提高忍耐疼痛的能力。

尽管禁忌无处不在,但也因时而变。1606年,英国法律明令禁止戏剧中神爆粗口;这就一位着莎翁万年的戏剧里,“他奶奶的”(zounds,咒骂词)就可能被换成“哼”一类的词。众所周知,英国维多利亚王朝时期,人们对两性话题羞于启齿。而今,詈词在英国大行其道。2000年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wanker”(爱手淫的人)比“nigger”(黑鬼)更难以接受,而2016年,结果竟然完全相反。而像“cripple”(瘸子)和“retarded”(智障),这些词本是正经的医学术语,已成为提倡文明的公司里的禁忌。

英语中的詈词,音节较短,且带有明显的硬腭辅音(hard-sounding consonants),例如“k”和“g”。而詈词的读音并不构成禁忌:“truck”(读音近“fuck”)和“punt”(读音仅“cunt”)并不是禁忌词。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copulate”(性交)和“vulva”(女性阴户)也不该是难以启齿的词汇。可是,一旦孩子们发现自己偶然说出一些类似脏话的词时,自己的父母神色难堪时,他们就能从中了解到脏话的威力。归根结蒂,是人类自己将词语变为禁忌;人们越惧怕使用它们,禁忌词的威力也随之增强。

我们不妨对脏话抱一种轻松的态度。詈词和表示颜色和动物的名词一样,人们不可能指望通过过滤和祈祷,就让这些词消失无踪。2011年,一篇发表在《临床儿科》(Pediatrics)上的一篇广为传播的文章显示,很少接触到脏话的孩子反而更具有侵略性,而这一结论是根据卑尔根热衷于驳斥的众多假说。研究脏话其实是研究人类本性的一种方式。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多人行动了起来:一些语言学家建立了一个博客叫“粗话地带”(Strong Language)、梅丽莎·莫尔(Melissa Mohr)在《我的神啊》(Holy Sh*t)一书中历数了历史上亵渎神灵的事件、印第安纳大学的迈克尔·亚当斯(Michael Adams)写下了《亵神礼赞》(In Praise of Profanity),再加上卑尔根的新书,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领域未来可期。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

(编译:石家麒   编辑:王旭泉)

约翰逊专栏:脏话到底“脏”不“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