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孩子的七大奇葩看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05 17:44:33

4. 非基督徒生出的孩子可能如同“肿块”

古人对孩子的七大奇葩看法

牛津大学巴德里图书馆藏有中世纪最引人入胜的文本之一:《弗农手稿》。这份手稿收集了14世纪以来大量的中世纪诗歌和散文。(无论是在重量还是在重要性方面,该手稿都很突出,巴德里估计其篇幅是《战争与和平》的2.5倍。)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肿块儿童的故事》,讲述了一位白人基督女子与一位非基督男子结婚(他是“撒拉逊”之王,可能是当时的阿拉伯人或穆斯林。)文中记载,这位女子生了一个孩子,但却如同“肿块”,没有四肢和五官。这对父母极为恐惧,忙让孩子接受洗礼,之后孩子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学者认为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化、非常粗俗并且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指出,不同种族的人结合并且其中一方是非基督徒的话,生出重度畸形孩子的情况并不罕见。

5. 啼哭的婴儿可能会被女神吃掉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婴儿哭闹尤为担忧。在他们的文化中,如果父母没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哭声太大就会“激怒”众神,给人类包括孩子带来灾难。当时人们认为婴幼儿尤其容易被拉玛什图女神伤害,她专门捕食三岁以下还没断奶的孩子。拉玛什图女神这一形象源自噩梦:她拥有狮子的头、蛇的阴茎、鹰的爪子,很喜欢吃婴幼儿,尤其是他们的骨头。为了防止拉玛什图女神伤害生病的孩子,人们会精心准备祭祀仪式,提供贡品,免得她饿肚子,很多怀孕的美索不达米亚女性和母亲也会带上护身符,试图吓退她。

6. 要给女婴陶瓷碎片当作玩具

在中国古代的汉朝,班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性别角色概念,这位杰出学者撰写的《女诫》非常著名,因为她本身便是一名女性。班昭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历史学家和学者之一,因此她对于汉朝女性角色的看法相当令人不安。

在《女诫》中,她颇带赞许意味地写道:“女婴出生后的第三天,我们的祖先会遵循三大习俗:第一,将女婴放到床下;第二,给女婴一块破陶瓷片玩耍;第三,准备祭品,告知众神女婴的诞生。”班昭解释说,把孩子放到床下表示女婴“地位卑微”,危险的碎陶瓷片意味着孩子会“用心干活”,告知众神说明“女性应当明白自己的主要家庭职责就是祭祀”。

7. 应在婴儿身上留下切口

说到阿兹特克人的童年,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儿童祭祀,这种想法并不离谱。阿兹特克人会定期向雨神特拉洛克献上42名孩童当作祭品,并且祭祀之前会让孩子哭闹起来。然而,即便没被当作祭品,阿兹特克孩子的人生也并非易事。根据文章记载,孩子出生20天左右,便会被带到寺院或以后要上的学校。这一典礼非常严肃,是封闭性的,会在孩子身上割出伤口。男童的切口在嘴唇上,会镶入珠宝;而女童的切口则位于胸部或臀部。相比之下,维多利亚时代的学校老师鞭打孩子可就没那么残忍了。

原文选自:Bustle

编译:李碧霞 编辑:钦君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