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作曲张渠说:“在创作这部舞剧时,我始终遵循做“有生命力”的音乐,一百分钟不间断的音乐,不仅要有鲜明的主题,还要有动人的旋律,既要融入当地优秀的民族音乐元素,又要在传统作曲技法与现代音乐制作理念上做到平衡,让观众首先要觉得音乐新颖且好听,下一步才能更好的跟随音乐的设计感受剧情的变化。昭君出塞这个故事用大的说法,是两个民族之间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一种文化与政治的交融,在音乐创作上我也会去考虑怎样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这种交融。比如,在主题曲“出塞”的调性上,前半段我是在五声角调式的基础上加入“清角”这个音律,突出大汉宫廷的这种音乐特点,后半段回到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羽调式,通过和声的连接让二者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的完整乐句,从而在听感上达到统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乐器声部的相互交融。因为现在大多数舞剧都离不开交响乐队这种音乐表现形式,西方好的东西我们当然是要借鉴和发扬,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会把中国古典乐器与西方古典乐器在演奏技法和音域上做恰当的搭配,实现中西方音乐与文化的一种交融,比如双人舞中代表昭君的琵琶与代表大单于的大提琴;还有群舞中马头琴与庞大的交响乐队做节奏切分,乐曲高潮处加入了蒙语说唱;以及很多舞段里中西方乐器的复调交织等等。如果通过音乐也能让观众体会到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含义,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
随后记者还了解到舞剧《昭君》的音乐创作其实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张渠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抓紧一切时间,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创作,有时在工作室一忙就是几个通宵,甚至一周都难得回家一趟,不得不放下出生不久的宝贝儿子。为了做好这部剧的音乐,他随同《昭君》剧组下赴内蒙古和呼和浩特采风,一路走过青冢、内蒙古博物院等地,在沿途采风创作的同时,与呼和浩特市领导及研究昭君文化的老专家们进行交流座谈,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的同时去感受和体悟历史,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采风创作中得到升华。
在谈到《孔子》和《昭君出塞》这二部舞剧时,张渠非常感慨的说:“能获得这二部大型原创舞剧音乐创作的机会,得益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领导和全体主创人员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通过这二部大型舞剧的音乐创作,不仅使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中国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认识。在前段时间由中国舞蹈界评选出的“最值得欣赏的十部舞剧”中,由张渠担任音乐总监及作曲的被称为“圣人三部曲”的《孔子》、《关公》、《昭君出塞》三部舞剧全部入选。多年的经历和历练,使他在舞蹈音乐的创作和审美的理解上日臻成熟,在舞剧音乐的创作上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表示:今后将不断与国家级大型文艺团体合作,给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