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即将敲响的新年钟声,蓝色港湾翻开了此次以“光·源”命名灯光节的高潮篇章。从今年蓝色港湾第九届灯光节开幕起,人们便处处都能感受到蓝色港湾创意迸发。跨年之夜,蓝色港湾灯光节再次逆转思维,给来客带来了不一样的“光·源”实验。
新玩法,推出三大隐藏系展品追光跨年
自12月16日蓝色港湾“光·源”灯光节开幕至今,活动已过将近半月。在岁末之际,蓝色港湾特别推出了著名艺术家许仲敏先生的三大灯光艺术新作品:《气泡传递》、《蛋形No.1》和《蛋形No.2》。
《气泡传递》是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有一群群的骷髅小人儿,他们把气泡源源不断地往上传递,预示着每个人都在向其他人传递美好的希望,但是往往这个希望却如同气泡般美好但易碎。《气泡传递》表达了作者许仲敏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问,这庄严而荒诞的仪式感,宏大而虚幻,正如作者本人而言,“是一种极易破碎的状态。”
《蛋形No.1》和《蛋形No.2》是两个相呼应的作品。婴儿与骷髅代表新生和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两台装置同时运行,让人感受到浓厚的魔幻未来主义色彩。婴儿与骷髅的寓意、两台装置共同运行时的状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生命的短暂与永恒在这一刹那相交织,人生的脆弱与辉煌互相辉映。作者许仲敏是这样描述这件作品的创意的:“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关注生命在不同形态里面的状态,对生命的生、死的一些追问,或者以另外一种俯视的角度来观察生命在不同形态里面的一种结果。”
蓝色港湾灯光节创新玩法,在不同时段推出不同的作品,既彰显了不同灯光装置在不同时间段所表达的寓意,也让灯光节有着自己的节奏,让人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时间和生命的力量,带着感恩之心跨入人生的新阶段。
新思路,打破艺术和商业的边界
早在12月中旬灯光节开幕之初,便能感受到此次蓝色港湾灯光节的新思路。今冬的蓝色港湾,和以往不同,今年的灯光节,蓝色港湾尝试将艺术品放入公共空间,实现了艺术文化与商业运行的完美结合,在商业血脉中注入了艺术的灵动,创新的模式为未来艺术商业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蓝色港湾首次在灯光节中邀请了许仲敏、卢征远、王欣、苏丹、吉木、黄玉龙这六位艺术家,展出了8件美奂绝伦以“光”为创作之源的艺术作品。
6位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各不相同,创作《心-得安》、《核-思悟》两件艺术作品作家苏丹对光十分迷恋,她的所有作品都和光有关,光对于她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得安》和《思悟》,采用反射和放射两种表达光的方式,表达出艺术家对光的崇拜之情。艺术家卢远征则认为光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通道,你不需要去可以感知它,因为它就在那里。“我这个作品不见得会给你带来多大震撼,但是在你深夜回家的路上,这个灯闪了闪,你看到了,触动到你了,这就是最好的。”面对自己的作品《彼岸》,卢远征如是说。《We Create Future Artist Here》的创作者王欣,则是希望通过粉色的光芒,激发体验者内在的创造力。王欣说:很多人觉得创作艺术是艺术家的事情,但是艺术家创造力是每个人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抑制了一些人的创造力,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唤醒人们这部分的创造力。除了这些,还有《月亮》静静照射着柔和的光芒,《Raining Heart》则让人感受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四季轮换、自然律动……
蓝色港湾在商业艺术化方面的创新探索无疑是领先的,携手央美术馆(YAM),确保了艺术文化以其特有的姿态和良好的态势与商业发展相融合,将艺术作品放置在公共区域的大胆尝试,更是打破了文化与商业间的高墙。作为北京城市文化与艺术生活的新地标,蓝色港湾靠着出彩的创意跳出了购物中心 “同质化”的泥淖,通过灯光节将文化艺术创新融进商业运作,不仅让业界眼前一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品位又追求个性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