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的礼仪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买东西到核谈判,礼仪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决定了人们待人处世的方式。
法蒂莫(Fatimeh)用手势示意我多吃点。
在受到邀请,与完美的伊朗女主人、她的母亲、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共进晚餐时,我决定第一次试着将我学到的最基本的“塔洛夫”(taarof)实践一下。晚餐摆放在一块很一般的波斯地毯上。我很想再吃些sabzi polo mani(一种配鱼吃的香料米饭),但在开口接受之前,我知道自己必须先礼节性地拒绝几次。
去伊朗旅游前,我从没听过“塔洛夫”这种说法。这个源于阿拉伯的波斯词汇诠释了这个国家复杂的礼仪艺术——你所说的话其实并非你的真正意思,而是另有言外之意。这就好比是一台微妙的舞会,大家都在来回走动,却不曾有谁真正站到舞台上去。
在“塔洛夫”的世界里,礼貌象征着荣誉。正因为如此,人们想要接受的时候却要先推脱,想说的话不能直说出来,表达的也非真实感受,邀请的宾客未必是自己想要请的,宁愿给人假的希望也不说坏消息。人们表达想要某样东西的方式,就是不承认自己不想要。
某次我需要支付一位德黑兰出租车司机25万里亚尔,这个价格是我们之前争论了很久才达成一致的。奇怪的是,他拒绝了。
他笑着说,“Gabel nadare”,意思是他并不会接受这些钱。
我挠挠头,坚持要给。然而他又一次拒绝了。我只好作罢,用波斯语感谢了他,下车时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我不可思议地想着,“真好啊”。
后来,我的朋友雷扎(Reza)解释道,“那个司机是在跟你‘塔洛夫’”。“他当然希望你付钱了。你应该再坚持一会儿的。司机那样做是在表示对你的尊重。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付钱之前总有那么两三轮的相互推辞。这样一来二去之后,你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才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也就是说,要先礼节性地来往,但最后你还是要付钱的。”
听完他的话之后我思忖良久,不知道那司机在我走后是否还能保持微笑。
诚然,在世界各地,礼仪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是“塔洛夫”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要复杂和普遍得多。
“塔洛夫”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买东西到核谈判,这种礼仪都受到高度重视,并决定了人们待人处世的方式。
这一礼节通常是积极的,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但若运用不当的话,也有漏洞可钻。比如会有人从他人的慷慨中获利。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语言人类学家、中东问题专家威廉·O·比曼(William O Beeman)认为,“塔洛夫”屈尊俯就的精神源自波斯,这是在用一种极其优雅的方式“力争下游”,使得人们可以在伊朗这样一个等级社会里“有悖常理地平等相待”。
伊朗与其他中东国家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波斯文化,这种文化保留在伊朗的传统、语言以及包括文学在内的众多艺术创作中。鲁米(Rumi)、菲尔多西(Ferdowsi)、哈菲兹(Hafez)、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等诗人的诗作一直以来——现在也是如此——都在东西方广为流传。
伊朗人为他们的文化遗产感到自豪。雷扎说:“诺鲁孜节(波斯新年)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而且我们依然在说波斯语。我们骨子里流淌着波斯的血液,我们的灵魂也属于波斯,这一点不容改变”。
“‘塔洛夫’象征着伊朗人民善良的本性。”伊朗艺术家欧拉非·纳杰菲(Fereshteh Najafi)解释道,“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直接或是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不礼貌的。对伊朗人来说,友好的措词永远都很重要。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波斯精神受到了诗歌的深刻影响。我们最伟大的思想家就是诗人,很多诗歌的语言都相当古朴,这样充满善意与赞美的文字如今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读物中。”
另一项波斯的文化遗产是热情好客。在伊朗,客人就像是珍贵的宝石。人们会把自己本就不多的东西拿出来与客人分享,或者是花费很多的钱为客人买东西,这是伊朗礼仪最淳朴的形式。
普通的喝杯茶的邀请可能会变成一整晚的热情招待。向陌生人问路也许会让你结识一个新朋友,他不会仅仅给你指一个大概的方向,而是会把你带过去。因为伊朗人的礼貌真诚,你很难区分他们到底是真挚的邀请还是只是礼貌的客套,两者的界限十分微妙。
虽然刚刚认识法蒂默,她却执意让我睡床,她自己去打地铺。她说:“你也可以让别人不要‘塔洛夫’,有时这很管用,但有时并不奏效——因为这个要求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塔洛夫’。”
事实上,“塔洛夫”其实并不是为了被人看出来。越是不易察觉,你”塔洛夫”的境界就越高。依旧疑惑不解?秘诀就是永远优先考虑他人,将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这是一种感觉,最终你总会弄明白的。
原文选自:BBC
译者:陈静 编辑:钦君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