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摄于1985年的老照片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凯莉·格罗维尔(Kelly Grovier)认为这展示了一个人被逼到崩溃边缘时的威力。
有一些影像永不过时。其中始终饱含无止境的追求。
一些流传甚广的照片只能通过社交媒体流行一段时间,而一些不为人知的不朽影像流传更久,给人们带来更深的共鸣。它们永远是人们内心不朽的原始情感的一部分。
1985年4月,在瑞典韦克舍市(Växjö)的街道上,新纳粹主义北欧帝国党(Neo-Nazi Nordic Reich Party)正进行游行示威,一个前卫的概念成功地留在人们的文化意识中(没有靠“点赞”和“转发推特”),比即时反应平台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的推出要早数十年。
达努塔·丹尼尔松(Danuta Danielsson)的这张黑白照片拍下了一位波兰-瑞典路人用手包击打一个新纳粹主义分子的那一幕。据报道,这位路人的母亲被送往纳粹集中营,所以她再也无法抑制与法西斯主义者共享公民空间的怒气。这张照片作为沉默的战斗口号,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共鸣。
过去的这几周,在美国和欧洲都爆发了一系列的抗议,抗议选举和投票的结果。38岁的丹尼尔松拍的这张照片再次成为人们抨击的工具,并用来呼吁大家使用武装:
“像这个女人一样,拿起你的手包击打新纳粹主义分子吧!”
温和的暴力形式往往会被公众接受,汉斯·诺尼森(Hans Runesson)拍摄的这张照片展现了一项古老的传统——呈现女主人公被逼到崩溃边缘的影像,邀请观者对其进行探讨。
在圣经故事中,一位亚述将军意图毁灭伯图里亚城(Bethulia),犹滴(Judith)砍下了他的头。阿尔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和卡拉瓦乔(Caravaggio)在对这个可怕的故事的描述中都探讨了这个主题。
在普鲁塔克(Plutarch)关于帝汶蛤(Timoclea)的故事中,帝汶蛤把强暴她的男人推下了井,巴洛克画家伊莎贝塔·西兰妮(Elisabetta Sirani)也把这个故事画了下来。
早在那些著名的女性复仇画面出现以前,14世纪的《勒特雷尔诗篇》(The Luttrell Psalter)就独创性地把圣经插图和日常生活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在其手稿中,一位纺织妻子与她暴虐的丈夫之间的故事可以看出因果报应。
《诗篇》对中世纪的冲击与其说是致命一击,倒不如说是愤怒的表现。当时的创作背景下,丈夫打妻子是合法的,所以这幅插图比小打小闹更有勇气。就像丹尼尔松的照片那样,这张插画很好地说明了,可以理解的行为和值得称赞的行为之间有什么区别。
原文选自:BBC
译者:陈燕丽 编辑:钦君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