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关注第89届奥斯卡的人都知道了,《爱乐之城》已经拿到手的“最佳影片”丢了,用一句俗话形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颁奖嘉宾说拿错了信封,真正应该得奖的是《月光男孩》,《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瞬间失望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本来,14项提名顺利拿下7个奖项,才可以用“大获全胜”来形容《爱乐之城》。
奥斯卡颁奖礼的幕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石头姐艾玛·斯通表示,那个装着“最佳女主角”的《爱乐之城》获奖信封,老老实实躺在她手里,所以,颁奖嘉宾根本不可能拿错。
“最佳影片”向来是电影奖项最鲜明的风向标。得到这个奖项的电影作品,往往是奖项价值观的最大体现。电影评奖组织,也往往会通过“最佳影片”对外展示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引领电影创作的潮流。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得者是《爱乐之城》还是《月光男孩》,将会直接影响外界对本届奥斯卡的价值倾向的评价。
在颁奖之前,外界普遍预测《爱乐之城》获得“最佳影片”的可能性更大。奥斯卡评委有充足的理由青睐《爱乐之城》,比如《爱乐之城》拯救了歌舞片,为歌舞片这一走向落寞的电影类型注入了新的活力;《爱乐之城》故事里男主角对爵士乐的喜爱,颇为迎合美国中老年观众的口味,而奥斯卡评委年龄,恰恰是喜欢爵士乐的那一代人;更为重要的是,《爱乐之城》在陈腐故事上所盛开的新锐之花,颇为恰当地回击了好莱坞电影缺乏创新的说法……把“最佳影片”颁给《爱乐之城》,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和《爱乐之城》明显具有商业元素不同,《月光男孩》是那种情感内敛、节奏舒缓的作品。《爱乐之城》更值得欣赏,而《月光男孩》偏向于体会。在以往的获奖片单中,奥斯卡整体上还是倾向于选择整体上热闹一点的故事,略打点儿鸡血,更容易为奥斯卡所喜欢。因此,《月光男孩》的冷清气质能入奥斯卡法眼,还是多少让人有点意外的。要知道,“白人奥斯卡”、“种族歧视”等言论,已经困扰奥斯卡不止一年了。把“最佳影片”给《月光男孩》,也算是奥斯卡的一次“自证清白”吧。
但《月光男孩》获得“最佳影片”,也能看到奥斯卡在价值倾向方面的转变。看过《月光男孩》的观众会知道,这是一部由黑人主演、有毒品、同性恋元素的电影,这一类型的电影,在奥斯卡历史上往往难以得到最大奖项。李安导演的同性恋题材《断背山》,在2006年奥斯卡上被提名为“最佳影片”后呼声很高,但在获得“最佳导演”后,在与《撞车》的对决中失败,当年《撞车》获得“最佳影片”,而这部影片以突显文化冲突、社会矛盾而知名,更像是奥斯卡的菜。
也幸好有了《月光男孩》这个“最佳影片”,第89届奥斯卡的获奖片单,才显得更多样化一些。否则,整个奥斯卡被《爱乐之城》席卷,怎么看都觉得与奥斯卡一直倡导的“包容、多元”相悖。《月光男孩》成“最佳影片”,打开了对未来奥斯卡的想象之门,奥斯卡会不会更加个性化,成为一种猜测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