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开屏,园丁鸟筑爱巢,蜘蛛织网捕蝇,这都是查尔斯·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中的典型例子。性选择理论指的是,一个物种中,雌性担当着主要的繁殖作用,雄性则通过展示自己华丽的闪光点和送奢侈的礼物,来表现他们的“繁殖适度”(reproductive fitness),从而在竞争者中获得雌性的青睐。
而人类男性在追求伴侣的时候,对水晶般透明闪亮的钻石则尤为追捧,尽管钻石的成分只是碳元素。钻戒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品味、财富和承诺,以此告诉他所追求的女孩,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钻石&婚姻
钻戒作为特别的定情信物,最初是德尔比斯公司的一个广告创意。上世纪,这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整个钻石产业。20世纪30年代起,他们开始赋予钻戒有关于婚姻的特殊含义:钻石的坚硬无比寓意着爱情的持久和“炽热”。当时该公司宣传说,只需两个月工资,就可拥有一只这样的钻戒,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因为正如广告口号所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但如今,人们对这种承诺的热度却在不断消退。尽管短期内,还有不少的中国中产阶级对钻戒有一定需求,但在西方国家,比起花钱买戒指,千禧一代更喜欢花钱与伴侣共度有纪念意义的时光。
因为有些人从战区开采钻石,并将其兜售以支持战争,早已令钻石的意义变得不再单纯美好。而且,现在实验室所研发的“合成”钻石,虽然只有工业用途,但也在不断发展,足以与深埋地下的宝石媲美。
然而,更吓人的是钻石产业所面临的长期威胁:价格可能暴跌。最近几年,钻石行业的监管者(和市场力量)通过限制钻石石料供应商的供应数量来限制德比尔斯集团的钻石采购。现在,德比尔斯公司的钻石销量只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却无法在市场需求下降时囤积宝石,以此来调整供应。同时因为失去了垄断地位,它也降低了其广告投入,但钻石的价值就在于其稀缺性和人们对它的渴望,因此,还是价格不菲。
行话中,钻石又被称为“韦伯伦商品”(Veblen goods),这概念由19世纪一位经济学家提出,能彰显地位的小玩意往往价格越高,越多人追捧。这跟大多数商品的价格规律不一样,一般商品价格越低,需求越大,而钻石恰恰相反。
什么可以代替钻石?
倘若钻石不再是男人对爱情忠贞的见证,那又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或许可以换一种礼物。在中国,有这样的观念,新郎在娶妻前必须要有一套房,还要给未来岳父母一笔彩礼。但买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是给老婆的,而不是给她娘家的。它不只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象征,表明即便新郎要承担婚后的开支,但他仍愿意为老婆买下这颗小东西。
或许还有其它的选择,比如一张漂亮的文凭,一份好工作或一套笔挺的西装。这些都可以迷倒每个女人,甚至同时迷倒好几个女人。但一个男人必须对爱情作出承诺,这在爱情里很常见。
例如萨尔瓦多黑帮徒会纹上纹身,日本的雅库扎黑帮会切下自己的指尖,以表自己的心意。当然,这样做的人也不太容易背叛自己的伴侣。但这样的求婚方式却有所欠缺,因为没有几个女人会随身带着自己未婚夫的切下来的指尖,还很自豪。
千禧一代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有创造力,有善心,可以自力更生,不啃老。一位身价百万的创业老板或许是她们的理想对象。因为他很可能会分51%的股份给心爱的另一半,这个可比银行联合账户要好得多。
而条件不太好的男人可以分享给女朋友的就是自己的优步账号了,这样两个人的名声都捆绑到一起了,如果哪一方行为不当,会影响共同的五星评级。而且两个人都可以通过优步来互相查岗,扑灭出轨不忠的可能。
最终不管是什么取代钻石这种定情信物,都不会是一小节手指,而肯定是数字科技的产物。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
译者:Terri95 编辑:刘秀红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