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领衔主演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将首登北京

作者:姜娟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7-03-08 17:01:44

两年前,“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的当代昆剧《春江花月夜》在上海首演,三场演出近五千张戏票悉数售罄,大剧院破例加座仍供不应求,火爆程度在戏曲演出市场实属罕见。今年3月17日、18日,昆曲《春江花月夜》将首次登陆北京,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一段逾越生死时空、直面浩瀚宇宙的爱情故事。

爱与时间 逾越生死时空的重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传世名篇,有“孤篇压全唐”之誉,而史料对于张若虚生平事迹的记载却是很少的,诗人何以作出《春江花月夜》?这其中就有着极大的创作空间。

剧中张若虚扬州观灯之时,偶见少女辛夷,意欲一诉渴慕,却被鬼卒错拘而亡,他魂堕幽冥,辗转力争,重返人间,可佳人已白头,自己却还是那个27岁的探花郎。

“穿过生死狭窄的甬道,我们久别重逢。” 张若虚与辛夷有三次相逢,张若虚始终27岁,辛夷分别是16岁,26岁,66岁。导演李小平把这三次见面概括为“微醺”,“震惊”,“宁静”。“他们到了66岁再次见面时,唱了一句台词‘好一部遥迢心事泪难收’,这种言情式的说白是文辞文脉之间的情致,两人安静地坐在那里,文脉的文情,演唱的曲情,唱者的抒情,相互融在一起,通过文字穿透出来。”

让张军感触颇深的是在香港演出时,唱完“小桃红”的唱段,不经意间和66岁的辛夷四目相对,停顿了10秒,差点忘记继续演下去。“我的生命里面有很多等待,因为经历了非常多的生死离别,那一刹那就在想,其实你认不认识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回来了。”

不断打磨 2.5版本在京首演

“这个戏从读它到现在已经有3,4年的时间了,”在张军看来,这部戏的创作历程是非常与众不同的,“45天关在大剧院的地下室,我们没日没夜地排练,随着时间对我们的打磨,人物融化在了自己的身上,再去看待时间,觉得这出戏和这首诗一样,有它特别隽永的,令人惊叹的地方。”

“这个戏35段唱腔,33个曲牌,《春江花月夜》最后的12分钟,唱到最后人都快傻了,身心到了一个很累,但是很亢奋的状态。”张军说。

两年来,《春江花月夜》已经在上海、南京、台北、重庆、苏州、香港等城市进行了20多场的巡演,演出过程中,主创团队不断打磨和修改演出版本。最初创作的是1.0版本,“想让整个空间更流畅,整个视觉更灵动”,因而升级到2.0版本,在舞台设计、灯光效果等方面作出了调整。如今,再次升级的2.5版本将会在北京首演,导演李小平说:“2.5版本用了室内弦乐的配置,会更润色。”

昆曲是唤醒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我自己受启发于最近很火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真不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火,它是以某种方式唤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张军看来,昆曲也是唤醒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张军从98年开始致力于昆曲的普及和推广,到现在已有近20年的时间,而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近五年来人们逐渐地去接受它,被它所感动。“昆曲的无限可能性是来自于情感的传达。”张军解释道。无论昆曲里遵循多少古法,其所传达的情感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审美空间等,我觉得都是来辅助我们去传达非常隽永和深刻的情感。”张军希望昆曲回到本身越来越雅的状态,这样就会使得戏曲中的情感越来越浓。“这就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可以在其中寄托自己的情思。”

张军认为,昆曲就是在爱情、人性、时间之上最超然的部分。“人的一生是可以被时间来计算的,但是你可以在戏里面获得古今中外,情感和时间的穿越。”张军说:“大家会在《春江花月夜》这个戏里面找到关于自己与时间、世界的一些触动的瞬间。”

《春江花月夜》将首次在北京演出,张军希望把最极致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在香港演出第一场时出了很多汗,我就知道不行,是因为太在意了,在北京的演出会有变化,在意但是不能太使拙劲,演员在台上太在意,劲儿就会使的太大,而这样的角色和这个戏呈现的质感还是非常洒脱的,不过我现在还是很在意的,希望剧场坐的满满的,到我上台那一刻,该放下的就放下了。” (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