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音乐剧“小年”票房降23% 2017瞄准音乐剧“大年”

作者:韩轩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3-12 09:31:05

原标题:激活音乐剧市场还得靠原创

“中国音乐剧市场下降严重,2016年全国音乐剧票房收入1.74亿元,比2015年下降23%。”近日,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16音乐剧年度报告》,原创与引进音乐剧市场双双“跳水”的数据在业内引发不小的波澜。经历了2015年《歌剧魅影》的“大年”,2016年的票房确实显得有些黯淡,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魔法坏女巫》等音乐剧的引进,今年的音乐剧市场很有可能再次爆发。

这份音乐剧年报显示,近几年中国音乐剧市场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15年音乐剧票房为2.26亿元,较前一年相比有近5成的增长;而2016年的票房收入仅为1.74亿元,比2015年下降23%。其中,原创音乐剧票房的下降比例超过四成。2016年全国音乐剧演出观众数量比2015年下降21.4%。

“《歌剧魅影》在2015年登陆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极大地刺激了音乐剧市场。”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分析,“魅影”的票房几乎占据当年总票房的半数,“不过不一定每年都会有这样的剧目。”相比之下,2016年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窈窕淑女》等原版引进剧目,但影响力都不如“魅影”,这导致了总票房的下滑。

但他认为,在经历了2016年的“遇冷”之后,中国的音乐剧票房可能在今年出现爆发。“今年有不少质量很高的原版音乐剧引进,光我知道的就有《魔法坏女巫》等10部左右音乐剧要上演。”张海君说,受《歌剧魅影》影响,不少演出商看好音乐剧市场并开始大规模引进剧目,但由于版权引进有一定周期,这些高品质音乐剧到今年才落地,今年又成了音乐剧的“大年”。

“不过这些剧目能不能出现现象级的票房还不好说。”在他看来,现在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还没培养起来,一年10部、平均每一个多月就有一部上演,有可能超出一般观众的购票预期。

“中国观众还没有非常熟悉音乐剧的表演形式,现在只能说是准备期,票房不稳定也是正常的。”知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对票房数字波动的反应十分淡定,不过在他看来,“国内原创优秀音乐剧作品缺失严重”才是演出行业最大的问题。

“早先国内是连音乐剧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就创作,话剧加一点儿歌唱,或者加上民间曲艺,就敢说自己是音乐剧。”李盾说,《妈妈咪呀!》《歌剧魅影》等西方经典剧目的引进渐渐树立了标杆,业内至少确立了音乐剧的正确概念,“但现在很多人又不珍惜刚刚激活的市场,过度开发。”

在李盾的印象里,一些原创剧目过于粗制滥造,几个月时间就写出一部戏,内容上“抡圆了洒狗血”,语言还很低俗。这两年里,光找他创作这样剧目的就不下10部,通通被他回绝,“想救音乐剧的市场还得靠原创,如果只是外国剧目卖得好,自己民族文化就没有了,做好原创音乐剧,市场才能井喷似的爆发。”

(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