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谈故宫人才招募:要有择一业能终一生的精神

作者:何源 来源:央广网
2017-03-15 11:07:51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故宫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我国文物藏品最多的博物馆。2016年,故宫接待的年观众量已突破1600万人次。这些年,故宫不仅推出了文创产品,还举办了多场高端文物展览,开放了过半的区域供参观,拍摄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更是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不少人感觉到,这座古老的宫殿离普通人越来越近了。

从1925年算起,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已经是故宫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长。这个被媒体习惯称为故宫“掌门人”的院长,却总习惯强调说自己只是一个“看门人”,要看护好这里的文物珍品、古建筑群,传承发扬这些文化遗产的精神。说到如何让文物资源“活起来”,他认为首先得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展示,融入现代生活。

单霁翔说:“技术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研发,使文物藏品能够得到具有今天人们‘碎片化’生活中经常利用的传播途径。比如我们的“每日故宫”应用,每天早晨喜欢故宫文化的观众都能在手机上免费收到1件文物藏品的信息。每天等车的时候看、在地铁上看。”

故宫有超过180万件藏品,是我国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同时,这个由1200栋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本身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特殊展品。过去故宫只有三成区域开放,经过维修整治,这两年开放区域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到去年可参观的区域已达76%。不过,单霁翔说,受制于展示空间,故宫有机会面世的藏品仅占总数的1%。为了唤醒更多沉睡的文物,让藏品走出故宫,则是另一个好办法。

单霁翔介绍说:“在世界各国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超过10%到20%,就是因为我们的展示空间不够。加大巡展力度,比如“回乡展”系列,故宫收藏的紫砂回到宜兴,当地工匠、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来看,都很感动。苏州收藏的明四家已经很少,但是明四家都是苏州人。我们却收藏了文征明180件、唐伯虎125件,这样就回去办四个大展。”

其实文物回乡,意义不仅在于多个机会做展示。与故乡的水土风情融合,藏品的气韵散发的充分,精神内核也会得到更全面的解读。除了让文物得到空间上的延伸,单霁翔说,他其实更看重时间维度的延伸——如何把故宫蕴含的传统文化留给年轻人,留给未来?

单霁翔指出,《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年轻人的思考。这部片子点赞的是多是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这是没想到的。当时想的是给中年以上的观众,因为片子节奏非常慢。不过,这引发了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招募人才的动力。今天不仅仅是要高学历、名校,而是要有“择一业能终一生”的精神。

一直以来,研究型人才的缺乏,是比较集中困扰国内博物馆的问题。要知道,博物馆的职责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展示,更是弄清楚藏品的前世今生,了解背后的历史价值。然而,这样的人才不仅培养起来难度大时间长,而且相比拍卖行等商业机构,国家博物院这样的公立机构开出的工资,更是逊色不少。

单霁翔说:“我们是国家事业单位,收入是国家统一定的。加大文化创意产品,会改善我们的收入。这个钱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大部分营销收入都投入了研究和教育中。

从“朕亦甚想你”的卖萌雍正,到鳌拜的花式幽默,还有朝珠耳机、顶戴花翎防晒伞。大众对故宫文创不仅喜闻乐见,更是十分买账。2016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额已达10亿,故宫淘宝店的收藏量也已超过80万。

在单霁翔看来,文创产品就是要接地气,融入生活,否则即使被买回家,依然难逃束之高阁的命运。“更多研究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什么,在这基础上研发文创产品,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多起来了。因此,一定要挖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必须是原创、必须带着博物馆古建筑、文物藏品的信息,这才叫‘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虽然故宫“萌萌哒”文创产品成了风靡全国的网红,但也有人提出这是否有“糟改”的嫌疑。对此,单霁翔坦言,目前故宫文创已超过9000种,下一步确实要向质量提升方面转变。

单霁翔表示,故宫的观众很复杂,要面对各种年龄层次研发。一定是充满文化气息的,不能是低俗的、恶搞的。可以有些萌萌的,但不能都是,所以控制在5%以内。淘宝网故宫商城就是面向大众的、便宜的产品,故宫里设立的文化创意馆则是体现博物馆品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