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作者:David Robson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3-20 16:14:55

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音乐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这其中有什么进化优势吗?网友菲利普·勒里什通过邮件提问。

BBC未来专栏作家大卫·罗宾森回答如下:

谁没被一首歌触动过心弦呢?不管是轻松愉悦的酒吧音乐,还是寂寞吟唱的民谣,音乐能直抵心扉,诉说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感。

但正如我们的读者菲利普指出的,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明朗。他在写给BBC未来专栏的邮件中提到:

我清楚音乐节奏的吸引力,也知道一些关于心理预期、意外惊喜、期望实现的理论。这些都有助于解释音乐为什么会充满趣味。但就我个人而言,音乐的影响力为何能如此之深仍然是个谜。

有这个疑问的可不止菲利普一人。连进化论之父查尔斯·达尔文都被音乐的力量所折服,认为它是“人类拥有的最神秘技能之一”。认知学家斯蒂文·平克甚至曾提出质疑——音乐到底有没有特殊的价值?在他看来,我们喜欢音乐是因为它能激发一些官能,比如模式识别能力。而音乐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一份“听觉甜点”而已。

如果他所言非虚,那么我们花大量时间听音乐就没有丝毫价值了。不过,你以为自己痴迷音乐?想想中非的巴宾加人吧,他们几乎会为每一个活动精心准备舞蹈,从收集蜂蜜到捕捉大象。人类学家吉尔伯特·胡格曾在1946年和他们生活过一段时间,当地人认为在重大典礼上睡觉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对他们来说,唱歌和吃饭都是生存的必需品。”他写道。因此,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不愿意相信,音乐在人类进化史上只是一段简单的小插曲而已。

幸运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理论。一个比较受欢迎的理论是,音乐源自“性选择”,就好比雄孔雀开屏是为了从同类中脱颖而出。但是这方面的证据很少,一项针对一万对双胞胎的研究并未证实音乐家更有性魅力。

还有一些理论认为音乐最早是以交流为目的出现的。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或许已经给特定的音乐旋律赋予了特别的情感含义。举两个例子,音调不断升高的断音会让人情绪紧张,濒临崩溃,而连续下行的音调则带有镇定作用。在不同文化中,这种旋律对成年人、小孩甚至是动物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音乐可能是从古代动物的叫声发展而来的,帮助我们在文字出现前表达情感。作为一种“原始母语”,音乐甚至很可能为人类的语言奠定了基础。

此外,音乐还能在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把我们团结起来。一群人在一起唱歌跳舞能让彼此变得更为他人着想,更有集体意识。前沿神经学认为,当你和他人行为同步的时候,大脑就会开始模糊自我意识。就像是在照镜子一样,你会认为他们看起来更像你,观点也更加与你一致。音乐是让大家一起动起来的最佳方式。

诚然,积极融入音乐能够增加上述益处,不过就算没那么积极也无碍。简单听一首歌就能带来愉悦的音乐颤栗感(也叫“皮肤高潮”,skin orgasm),同样可以增加利他意识。这一点让我这种只喜欢窝在沙发里听iPod的人颇感欣慰。

人们越来越团结,争吵越来越少,群体也就变得更适宜生存与繁荣。巴宾加人的习俗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人类学家胡格写道:“融入音乐之中似乎能带来一种自谦的文化氛围,每个人都成为了团体中的一员。”音乐作为社会粘合剂,还体现在劳动号子、船工号子,还有军歌里。音乐似乎真的把人们紧密团结起来了。

通过这种方式,音乐成为了我们人际关系的核心,所以说它能拉动我们的心弦,创造情感联系是有道理的。或许每一种文化都建立在这一“原始母语”之上,逐渐形成了代表各自特定情感的旋律与主题。

不管音乐源起何处,如今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将其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联系起来。音乐记录着我们受孕、怀胎、出生、入葬,以及所有的一切。也难怪一听到喜欢的旋律,我们就会沉浸在回忆中,如痴如醉,百感交集。

原文选自:BBC

译者:张引 编辑:钦君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