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救妈妈》等被撤出教材 为倒掉假“鸡汤”叫个好

作者:牛春梅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3-24 15:16:16

原标题:为人教社倒掉假“鸡汤”叫个好

越来越多的网友质疑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爱迪生救妈妈》一文存在硬伤。人民教育出版社近日回应,新版教材将不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虽然错误已经犯了,但此番人教社及时表态并能够快速作出调整,可以说是不小的进步。

在这个故事里,爱迪生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但因为房内只有几盏油灯,无法进行手术。刚满7岁的爱迪生,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让医生在明亮的反光下,为妈妈成功进行了手术。但网友质疑说,医学史上对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岁时,不会有阑尾炎手术,更别说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阑尾炎手术。究其根源,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一个故事,就是虚构的“鸡汤”。

教材选用这个故事,可以看到编选教材者的初心,以伟大人物的童年故事鼓励今天的孩子们要勇于思考。但好的愿望还应该用更严谨、科学的手段来实现,语文教材选编不应该只是从文学、品德的角度去考量,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应该得到准确论证,才能够保持教材的权威性。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但凡找个稍通医理的人来看看,大概就能看出破绽。

我们的小学课本格外喜欢选用大人物小时候的故事,大概是因为用同年龄段的孩子来启发、引导小学生,更能够实现文学作品中的“共情”,觉得能更好地达到教化的目的。除了爱迪生外,还有牛顿与苹果、爱因斯坦与小板凳的故事,都被证实是附会的虚构故事,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我们很多人都读了“假的语文课本”。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会有这么多虚构的“鸡汤文”?可能是因为教材的编选者太需要这种类似的故事来激励孩子们,而这些大人物又“表现得不够好”,没有在童年时期为今天的孩子们准备足够多的“鸡汤”故事,才让这些虚构、附会的故事有了市场。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更注重文学修养的培养,也就不会需要这么多的假“鸡汤”来浇灌祖国的“花朵”了。

前不久火爆一时的《中国诗词大会》受欢迎的程度,不就折射了我们教育中对文学,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忽略吗?小学生、中学生就应该了解的诗词,却考倒了一大批成年人。

理想的语文教学除了识文断字,是否还应该是一趟领略文学之美的旅程?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吟哦诗词,在领略文学之美的过程中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道德修养的培养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并不一定非得用伟大小孩儿来教育小孩儿,什么都不耽误,何乐而不为?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