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秦平:叩问清明

作者:秦平 来源:陕西传媒网
2017-04-02 20:09:18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一年一度清明节即将来临。中国人将清明作为祭祀亡灵的节日,而且是四大传统节日中的一个,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国务院2006年5月20日批准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就凸显了这一节日的价值。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约定。这个节日注定要笼罩虔敬、庄重、追思、悼念的氛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陕西人杜牧用春雨、断魂、酒家、杏花组成一幅凄迷感伤的画面,将这个节日的特殊韵致展现出来。无疑清明最是需要虔敬以待的节日,否则,就不足以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感恩,就不足以进行灵魂的自省,就不足以在这个风清气爽的时节通过慎始如终升华自己的境界。每个人都应在这个庄重肃穆的日子,向自己发出灵魂的叩问,借力传统节日文化,净化心灵、升华精神。

——我是否无愧祖宗的期待?中国人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谁不希望家和事兴传之久远的。为此,父母以及历代祖先,无不对他的子孙后代寄以厚望,期冀能光耀门第门庭生辉,至少不能辱没家门,让祖宗蒙受羞辱,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朴素的治家理念。我们每个人都该自省,是否因自己的言行愧对了祖宗的期盼,是否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是否丢失淳朴的家风?每个家庭,哪怕再稀松平常、地位卑微,总有自己独特的传承。这些传承,可能是形诸文字的,可能是口口相因的,甚至只体现在日常默默无语的行为中,但其中一定浸满善良、热诚、勤劳、向上……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珍视需要延续需要发扬光大的美德。淡忘以至丢弃这些基本遵循,就可能滑向罪恶的深渊。

——我是否还有孝敬的美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但什么是孝,却需要有端正的认知。孝不是贪官的贪婪,贪婪为家庭掘得的财富,非但不能让家门生辉,反而会召来诅咒的污名。孝不是生前不肖死后胡闹,不是丧事包括祭祀的铺排与奢靡,也不是毫无节制地攀比。孝是虔敬、是庄重,是自发于内心的仪式感。采一束野花置放在父母坟头,坐在坟茔前与亲人喃喃细语,未必不是孝的折射。

我们祖先在这个时节设立这个重要的节日,而且毫不中断地绵延千年,一定有某些深远的寓意。清明就是清澈明朗、清醒明白的意思。祖先希望他的子孙,至少一年一度有一次慎终追远的机会,达到民德归厚的理想。家庭和睦了,社会和谐了,不就是祖先的最大的心愿么?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还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也可以成为我们自省是非、心灵净化的营养。(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