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和春季有什么关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04 17:24:40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北半球自杀率会升高,原因何在?

早在19世纪,已有研究发现,自杀高峰在春季,冬季自杀率最低。“如果将冬天的自杀率作为基线的话,春季自杀率则比之多20%-60%。”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精神病学教授福蒂斯·帕帕多普洛斯说道。他一直以来都在研究自杀与季节间的联系。

从直觉看来,天越暗,心情越不好。因此,上文这条规律似乎很不合情理,研究怎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

这可能是由5-羟色胺水平变化所致。5-羟色胺是大脑内调整情绪的一种神经递质。研究发现,夏季血液中5-羟色胺水平较冬季高,5-羟色胺的合成也与血样采集当天阳光照射时长有关。

此外,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会提高5-羟色胺水平,服用该药物的少数病人会产生自杀倾向。“我们知道,服用抗抑郁药的病人需要至少3到4个星期来恢复正常情绪,”帕帕多普洛斯说,“在此期间,一些人会变得身体活跃或易怒,因而更易自行其是。或许阳光在少数人身上也有类似的作用。”

帕帕多普洛斯仔细审阅了超过12000名自杀受害者的法庭数据和气象数据,并发现月日照时长与自杀率有关,但在数据收集当月,大部人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情况只发生在自杀前服用了抗抑郁药的人们身上。帕帕多普洛斯说:“这可作为5-羟色胺理论的论据之一。”

人们还得出了其他理论,比如,花粉引发的免疫反应可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马里兰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精神病学教授Teodor Postolache说:“如果树木的生长跟人类自杀行为有关的话,这就太牵强了。但我们发现,树上花粉越多,女性就更易发生非暴力自杀。同时,Teodor Postolache称,有证据表明,改变免疫细胞行为的细胞因子疗法与小部分病人的自杀思维能力有关。

人们尚未对日光与自杀间的联系有清晰定论——这不可忽视——这样的联系只会影响小部分人。但考虑到抗抑郁药物仍有缺陷,加上我们对抑郁症、情绪、日照强度与人的关系尚未有全面的认识,这个领域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译者:刘殷殷

编辑:钦君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