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上午9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的“爱心随行 一路相伴”——2017年全国助残日公益徒步活动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启动,数百人通过徒步健走的方式为残疾人奉献爱心,倡导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残疾预防。
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46%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预防旨在减少残疾的发生,康复则是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配置辅助器具,让残疾人失去的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回归社会生活。对残疾人来说,康复意味着什么?浙江杭州残疾人胡雄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轮椅上的胡雄华今年61岁,29年前因病高位截瘫。面对不幸,胡雄华怀着进取之心,不断摸索,刻苦进行康复训练,终于借助轮椅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他是杭州市首批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社区医生将为其提供上门诊疗服务,还实施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健康评估等个性化、多层次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使他的康复质量得到保障。如今,胡雄华身兼中国肢协脊髓损伤者委员会秘书长、杭州市残疾人艺术家协会会长、杭州市肢残人协会副秘书长等多个职位,在杭州市区残疾人参加的活动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他担任主持的身影。他还担任“站起来”网站站长,帮助脊髓损伤伤友接受有效的康复教育、功能训练。
“康复让我重新站起来,跟健全人一样发光发热,为社会作贡献,实现我的价值。”胡雄华说。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充分融入社会的前提。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国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河北通过图片展览、发放知识册、传单等方式,向孕妇和新生儿家长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通过媒体和组织医学院大学生上街宣传等方式,普及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的有关知识。
——辽宁省开展辅助器具推广服务月活动,推广辅具科普知识,现场指导辅具验配、使用及维修,并在当天开通了《共享阳光》残疾人电视专题节目。
——上海市在助残日当天举行上海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运动会以“走出家门,参与运动,快乐共享”为主题,展示广大残疾人通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共享。
——江苏开展“助残千人行动计划”启动仪式、残疾预防及康复知识现场咨询与专家义诊等活动;举行“聆听爱的声音”圆梦助残集体婚礼,帮助残疾人朋友圆梦爱情。
——湖北省开展志愿助残残疾预防“阳光行动”,广泛发挥科教助残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作用,在助残日前后走进校园,宣传残疾预防知识。
——青海省组织“七彩梦”残疾人艺术团开展两场公益演出,并深入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文化进家庭慰问活动。
——甘肃省将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百千万”行动列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计划,在全省扶持100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00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100个盲人按摩示范机构,培训1000名残疾人服务机构专业人才,组织1000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强化训练,开展万人精准助听康复扶贫项目,为1.3万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发放爱心定位卡。
——黑龙江省依靠省广播电视台,从5月15日至5月21日,采取每天相同时间、不同主题内容的形式,连续七天在省广播电视台播放残疾预防公益广告。
——广西举行“2017慈善光明行·广西白内障复明”项目启动仪式,由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向广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按照每例500元资助标准,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2000例。
…………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近年来,我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强基固本、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仅“十二五”期间,就有1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40多万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康复救助。“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推动中国康复大学建设,形成康复学科体系,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广大残疾人正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同奔赴小康,共创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