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读经会把我们的孩子带往何处

作者: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06-01 10:35:06

将国学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经由遴选与甄别,使之渗透进孩子们的世界中去。这或许是更为合适的教育方法。

--------------------------------------------------

小朋友同同(化名)13岁,只上过3年小学,却读了8年私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却越来越反感读国学经典,迷上了航空科学,父亲却认为这样的人生格局太小了。目前,这场父与子的“战争”仍在僵持,何去何从尚不清晰。(《成都商报》5月31日)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你营造什么样的氛围,他就会沉浸在什么样的氛围中。识字也好,读经也罢,都是孩子开始与这个世界缔结某种联系的渠道,本身并无所谓好坏,也不会有所抵触。然而,在生命的不断演进中,每一个生命个体却会自然生成某种兴趣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体的路径选择。一味灌输乃至强制,未免强加于人。

当然,我也相信,这位从事了10多年航空发动机工艺和设计工作的工程师父亲,转向国学经典,确实自有其独出机杼的心得,我们也尊重这样的转向。但这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把下一代也拖进来,并迫使其只能念私塾、读经典,完全与现实生活隔膜。

专注于私塾读经,想必是枯燥、刻板的。孩子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拥抱外部世界,通过他们童真的眼睛发现种种美好与趣味。经典是好东西,但却不是唯一的东西;中国人应该接续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采取与外部世界隔绝的方式。如果一个父亲强迫孩子放弃学校教育而去读经,其实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向的问题,而是涉嫌滥用监护权。

即便是以“为你好”“传承传统文化”的名义,也不能这样做。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之物,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志,至少,也应该给孩子提供选择机会,而不是不容分说弄到私塾里去读经。况且,这种强制本身,也与经典的旨趣格格不入。孔子都知道“因材施教”,都强调学习的乐趣,而传统学人也往往通过驳难、讲道来吸引人,而非硬是把人逼上砧板。

老一辈人读私塾,不是下一代也要读私塾的理由;父亲喜欢国学,也不是儿子一定要放弃学校教育的依据。如果无视个人的权利,而总是以一己之得,甚或一己之私加诸孩子身上,无疑是一种专制。这样的专制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翻翻历史就可知道。同样,这也可能会养成某种“双重人格”,不可不慎。

当下的学校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人文教育缺失等,这些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但若就此将孩子引向读经的路,也不是一剂良方。不客气地说,与学校教育相比,现代私塾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意味着更深重的戕害。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试图以传统社会的礼仪王法规范孩子的行为, 岂非食古不化?

依笔者之见,合适的做法是,将国学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经由遴选与甄别,使之渗透孩子们的知识。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能接受到完整的现代教育,也能在与外部世界接触、碰撞的过程中发现传统之美,互为补益。实际上,关于读经种种,五四先贤已有痛切的批评,这一问题应该早有结论。不料在一个世纪之后又沉滓泛起,甚至每每搅扰了国人的心神,这也是现代公民不愿意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