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用一个泛称——“你”来讲述一段糟糕的经历,远离消极情绪。 有一项新研究发现,“你”这个称呼有时并不是真的在指你。这时“你”这个称呼能让人们更轻松地谈起一段糟糕的经历。所以,有时候“你”这个称呼其实意味着“我”。 比如,人们遇到挫折时,会说“你赢得一些,你也会失去一些”。
研究发现,之所以说“你”而不说“我”,是因为大家想表达每个人都会失败。 相关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3月23日刊)上发表了研究结果,其中写道,有些时候人们说“你”,实际上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本项研究包括近2500人,这些人根据要求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回答问题。
泛称——“你”
研究发现,有时人们用“你”来指“任何人”或“大家”,而不是指名道姓地说某一个人。研究人员把这种用词称为“通用词‘你’”。 研究人员写道,比如一个人说“你明天有空吃个午饭吗?”,这是在问一个具体的人。而研究指出,要是说“你赢得一些,你也会失去一些”,这就是一个使用泛称“你”的例子。
在本次课题中,工作人员开展了九项实验,研究为什么人们会使用泛称“你”。实验结果表明,这个称谓能够帮助人们应对糟糕的经历。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安娜·奥威尔(Ariana Orvell)是文章第一作者,她说道:“人们用‘你’这个人称来谈论自己的糟糕经历时,能使这段经历听上去‘变得平常’,并有助于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反思。”
还有一个例子:“你生气时,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都会令你后悔。”奥威尔认为,如果有人说了这句话,“那说明这个人自己就是这种情况,但他这样说是为了证明很多人都会这么做”。
只有“你”这一种称谓吗?
在其中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提出假设,人们在回忆糟糕经历时,会用到泛称“你”。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要求其中一组写下自己的一件糟心的往事,并要求另一组写下一件不算好也不算坏的往事。最后发现,前者比后者用泛称“你”的次数更多。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所有实验对象写下自己的一段糟糕的经历。然后同样将这些人分为两组,要求一组人思考能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什么教训,而另一组人则需要写下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所有情绪变化。 最后发现,反思教训的那一组人使用泛称“你”的次数比关注情绪的那一组人多。这证明了人们使用泛称“你”来让往事更有意义。 在后续调查中,研究人员要求实验对象回答,在自己写出这段糟糕的往事时,他们离往事的“心理距离”是多远。最后发现,使用“你”这一称呼的人感觉离事件更远,情绪更不会受到影响,而使用“我”的人则不会。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泛称“你”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自我层面”的方式,然后从个人经历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因为“你”这个人称在文本写作中的使用极为普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这也变成了“人们从情绪体验中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此外,研究人员还写道,“你”这个词是相对于“我”来说的,因此人们在讲“你”的时候,能够使自己在情感上从过往经历中抽离出来。
原文选自:赫芬顿邮报
译者:郭昊
编辑:刘秀红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