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黄维)中国戏曲艺术该如何传承?如何解决戏曲艺术人才短缺问题?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今天表示,振兴戏曲艺术离不开大批德艺双馨的戏曲人才支撑,近日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戏曲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和推广。
文化部今天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围绕近日文化部与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共同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以及《“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邀请了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公共文化司负责同志解读文件的出台背景和内容。
孙若风表示,经过多次展开实地调研和座谈,走访戏曲院校、基层戏曲院团,同一线演员、戏曲教育工作者以及业内专家的交流,目前困扰戏曲教育,尤其是地方戏教育最突出的是“三难”问题,即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具体体现为戏曲院系办学规模缩小,生源萎缩、质量下降,教育成本高、经费困难,师生缺乏舞台经验、毕业生专业无法满足剧团工作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孙若风说,“《意见》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主要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戏曲人才需求和戏曲教育培养相平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戏曲专业优秀后备人才早期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及戏曲教育质量评估督查制度,着力支持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育规律、适应戏曲行业发展需要的戏曲教育新模式。”
戏曲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进一步促进戏曲文化的推广,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还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有助于促进戏曲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透露,在戏曲入乡的过程中,要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他说:“方案充分考虑到农村实际,提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特点,合理安排演出场地和场次。在具体实施中提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开展‘联村联演’,在偏远分散的小型村落,也可以以小分队的形式灵活开展服务。在工作步骤上分为三步:2017年开展试点;2018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2020年,在全国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
据悉,近年来,各地在“送戏下乡”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统筹使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安徽省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观看1场戏曲演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提高补助标准,从2014年开始我省将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中用于演出的经费由2400元/场提高到4400元/场,为送戏进村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二是严把演出质量,要求演出剧目能体现乡土特色、农民喜闻乐见,有些地方成立专家评审团、群众观摩团投票选出演出单位、剧(节)目,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三是合理安排场次,尽量避开农忙、盛夏和严冬季节,便于群众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