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才培养 博更需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通过自己在学习与科研中的体验,他认定自己的“能力与范围”只适合当专才,而不适合当通才,故选专业时选择了面窄但专业性很强的一个细分专业——火炸药,之后又舍弃材料设计,以装药设计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一干就是60年。这样的选择也成就了他在装药设计领域的巨大成就。王院士感慨地说“一生只想做好一件事,除了装药设计研究,别的都不擅长。”
当前,社会对专家的需求量非常大,有什么难题都想请专家来解决。对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出专家型人才?我国呼吸病学的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独特见解很有借鉴价值,当然,钟院士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医学领域的专才。全国各地找钟院士预约看病的病人非常多,挂号预约甚至已排到2年以后,可对很多身患重病的人来说,时间不等人,这让钟院士非常焦急。他认为,当代医学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而病人的需求很迫切,容不得花太多时间慢慢培养医学人才,所以本科阶段应该是打基础,知识面可宽一些,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应集中力量于某个细分医学领域。这样就学生个人来讲也许太专了,但成才时间明显缩短,几个学生可相互取长补短,力量就会大增,能满足患者的急需。
显然,按钟院士的思路培养出的研究生不是通才,而是王院士那样的精通某个细分领域的专才。现在高校很多理工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包括跨学科考研、读研)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博—博型,即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相同的宽口径理工科专业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其知识结构特点是广博,但博而不专。第二类是专—专型,即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相同的窄口径的某个理工科专业如冶金机械、纺织机械、化工机械等,其知识结构特点是专而深、专而精、专而细,但专而不博。第三类是博—专型,即本科阶段学的是宽口径理工科专业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研究生阶段学的是相关的窄口径理工科专业如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专业等。笔者认为,高校还需在博—专型上多下功夫,借鉴钟院士的培养思路,把他们培养成王院士那样的专才。
作者刘云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刘渝峡系应用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