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来源:凤凰艺术
2017-07-11 17:23:07

2017年7月5日,是梁思成先生发现佛光寺八十周年纪念日。一周前,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凤凰艺术的媒体同仁,及国家文化基金支持项目歌剧《林徽因》剧组,驱车前往山西,重走当年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探寻佛光寺之路。

对于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梁思成、林徽因如一座灯塔,以他们的文人风骨与治学风范,指引着每一位知识道路上的求真者所应行进的方向。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考察、测量佛光寺

20177 5日,是梁思成先生发现佛光寺八十周年纪念日。一周前,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凤凰艺术的媒体同仁,及国家文化基金支持项目歌剧《林徽因》剧组,驱车前往山西,重走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佛光寺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同行者,还包括梁思成、林徽因的长孙梁鉴,以及曾孙女梁周洋;此外, 81岁高龄的罗健敏亦特别随行,罗健敏出生于1936年,1955年考入清华建筑系,有人说,罗先生可能是直接受教于梁思成先生的最后一批健在的弟子之一。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林徽因长孙梁鉴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林徽因曾孙女,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梁周洋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林徽因弟子,清华建筑系55级学生、建筑设计师罗健敏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骑毛驴向五台山进发的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人员

一行人此次从大同华严寺出发,到太原晋祠结束。而之所以把佛光寺作为重点,是因为佛光寺在当时,被梁思成称为 中国第一国宝之所以这样说,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1937年,正是国家风雨飘摇,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当时,有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为了以事实驳斥日本学者的观点,找到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1932 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共率领考察队考察了 137个县市, 1823 座古建筑。更考虑到当时两位先生身处的时代背景,交通状况,可以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殊为不易。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佛光寺所在位置

1955年考入清华建筑系的建筑设计师罗健敏说:

讲述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在探寻时期的不易,更多的是依靠一种信念

世纪30年代,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却始终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 一个偶然的机缘,在敦煌61号洞窟中,梁思成发现有一张唐代壁画 五台山图,上面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 大佛光寺的建筑,让他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按图索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骑着毛驴跋山涉水,开启了寻觅唐代木构古建的旅程,佛光寺也从此成为第一座被发现的唐代木构建筑“活化石”。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 四绝

据唐代《古清凉寺》记载,佛光寺创建于471年~ 499年间,即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时期,佛光寺已经声名远播,中唐以后,寺内曾建有三层九间高约31.35米的弥勒大殿,更可谓盛极一时。 《宋高僧传》中记载,唐元和十五年(793)“河东节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庆云现文殊大士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上遣使供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现于寺中。”佛光寺距长安路途遥远,寺中的“祥瑞”竟能远达长安,传到宫廷中去,可见寺院在当时的影响。一直到了唐代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灭佛的时候,偌大的佛光寺才土崩瓦解,僧人也作鸟兽散,幸存下来的只有残垣断壁。后来,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佛教再一次进入兴盛时期,才在一个名叫愿诚的法师主持下在原址予以重建。其中,山腰上的东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时的风貌,是不可多得的唐代瑰宝。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等人手绘的佛光寺大殿测绘图

1961年,国务院将佛光寺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殿外在形象集中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清爽简单、祥和浩荡的气魄。北侧的文殊殿是座著名的金代建筑,单檐悬山顶:

建造用减柱法,这种不规则的用柱法,元明以后已不多见,就是在宋金建筑中也很特殊。这样的结构形式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的孤例,也是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实物例证。

此外,文殊殿的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足以见当时的妙手神功。深处殿内,殿宇中那些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如新的塑像,鲜活灵动,似乎会随风舞动。更有趣的是,在东大殿佛座背后的一个壁面上还“藏”有一幅极其生动的壁画,是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1964年考察时偶然发现的。画面高35 厘米,宽100厘米,两侧被后人用土坯墙封护,光线幽暗,所以发现时这幅画色泽如新,保持着唐代的原貌。画上画有天王、天女、鬼怪、妖猴、神龙等,人们俗称《镇妖图》。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林徽因在测量经幢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在佛光寺大殿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林徽因在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如今,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这一切,都离不开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诸位同仁当年的发现。

一切似乎是冥冥注定,1937年7月5日,佛光寺被发现,比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仅仅早了两天。上天似乎是有意安排,让这一尊为中国正名的千年古刹,赶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风雨飘摇的年代之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亦让梁、 林伉俪事业生涯的最辉煌的一刻,在此刻修成正果。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凤凰艺术的媒体同仁,及国家文化基金支持项目歌剧《林徽因》剧组重访佛光寺、南禅寺等唐代建筑,图为南禅寺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凤凰艺术的媒体同仁,及国家文化基金支持项目歌剧《林徽因》剧组重访佛光寺、南禅寺等唐代建筑,图为佛光寺

从1937年到2017年,在80年的之间里,世界与中国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了太多,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件,然而,梁林两位先生的传奇,似乎从未褪色,总被记起;是什么,让两位先生的故事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在佛光寺大殿外,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一众友人,所举行的一个小小的纪念仪式,似乎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在大殿外,几位友人以中英文朗诵梁思成所著的《图像中国建筑史》,郎朗的读书声在拂过千年古刹的微风中回荡,别有风韵。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林徽因弟子,清华建筑系55级学生罗健敏朗诵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美国《新闻周刊》驻京记者Liu Melinda 朗诵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北京主席白龙 朗诵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英国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 朗诵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特来佛光寺为歌剧《林徽因》采风的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陈小朵,亦现场以她最喜爱的以林徽因同名诗歌命名的歌剧选段《莲灯》,致敬当年的大师风骨。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陈小朵以林徽因同名诗歌命名的歌剧选段《莲灯》,致敬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的确,正如歌剧中所唱的: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这句诗句似乎映出了民国时期大师们的共同风骨——不管是战乱频仍,还是贫病交加,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强不屈的品行,一生致力于祖国的事业,鞠躬尽瘁,终不负年轻时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的誓言。80年后,诸位同仁重游佛光寺,不仅是访古问今,更是为了致敬那些将千秋家国融于已怀的大师气象吧。

重游大师之路:纪念梁思成发现佛光寺80周年

  ▲ 梁思成与林徽因

《莲灯》——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