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后毕业时代”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作者:李健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17-07-21 16:27:30

一年又一年,又到毕业季。教育部早前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如果再加上化解过剩产能形成的下岗职工、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从海外学成回国的“海归”等,今年全国就业群体总数有1500万左右,僧多粥少是所有大学毕业生无法回避的就业现实。

如何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变成理性择业、提升创业创新能力的动力,考验的是政府、高校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智慧。就政府而言,就是要想方设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高校而言,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让高等教育与当下经济社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更精准、更接地气,造就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对大学生本人而言,只要不急不躁,理性应对就业压力,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就业之路其实就在脚下。

大学生就业,首先要眼睛向内。大学生要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弄清楚自己懂什么,会什么,能干什么,找准自我定位,切不可好高骛远,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不去,因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的神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平民教育,大学生也不再是什么“天之骄子”,不再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而是普通的就业者。只有先就业再创业,即骑着马找马,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也要眼睛向下。大学生要放下身段,投身基层,或从事城乡社区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等工作,或瞄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或到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锻炼,正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7月8日新华社报道:截至目前,今年北大毕业生中已有450人自愿赴基层和西部工作,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6%。据悉,2010年以来,北大已累计向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输送了1700多名优秀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还要眼睛向远。大学生不能只看到眼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优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而要看到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有知识、懂技术、肯吃苦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才华的舞台。7月8日澎湃新闻网报道:北京地区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24万,北京市将为津冀地区用人单位牵线搭桥,8月31日前将举办76场招聘会,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前往就业,投身雄安新区等建设,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正所谓脑袋决定口袋,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只要你没有荒废四年学业,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在职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因为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文/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