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7月27日至28日在山东烟台举行。作为每两年举办一次、国内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涉外工作部门、主要高校和智库研究机构、省市区新闻办等单位的400余人参加。
围绕“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个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作了精彩论述。研讨会同时设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传播的精准化转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故事与国家形象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实践”等6个分论坛和“留学生与中国对外传播”“大学与中国对外传播”2个圆桌会议。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大外宣格局
对外传播不仅是官方机构和媒体的责任,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走出国门,如何将官方、媒体、学者、企业、普通公众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最大合力,是与会者思考的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表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实行大外宣格局,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形成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外宣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相结合、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组织机构和个人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对外传播体系。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在论坛发言中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强调顶层设计之下的效应与能力构建。她特别提到,不能只讲政府层面的故事,也要讲国外民众关心的故事。
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认为,还须聚合舆情、翻译、媒体、理论研究等资源,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保障支撑体系。
一国一策,实现对外传播精准化转型
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对中国看法不尽相同,对有关中国信息的需要也不尽一致。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加精准的对外传播。
郭卫民强调,讲好中国故事,要深入研究不同受众的思维习惯和信息需求,深层次细分外国受众,有的放矢。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认为,要努力到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尤其要能够向一些隔阂甚深、抱有偏见的人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介绍说,不同国别的信息需求往往有很大差异。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很受欢迎,但放在其他国家可能行不通。我们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国际传播整体格局,但要让内涵建设更加有效,要以“一国一策”为原则来制定国际传播方案。
求是杂志社国际部副主任牛京辉说,精准化传播非常重要,以《求是》英文版为例,其目标受众是对中国政治理论有了解需求的国外政党、政要、智库和高端人群。事实上,美国东部的白人小镇对《求是》英文版的要求和中西部发达区域的要求不一样,用一本刊物、一种理论表述来面对所有的受众群体,就会影响传播效果。
用好全媒体资源,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对外传播工作带来新机遇,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绝佳平台。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成为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
张福海介绍说,外文局不断加强网络传播,特别强调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和社交媒体倾斜,精心策划推出了一批成系列、可延伸、专业化、高品质的对外传播栏目和产品。推出了《中国三分钟》《中国关键词》等英语微视频栏目;策划制作了由韩国人担任主播的韩语微视频节目《高恩带你看中国》系列;孵化推出了中阿双语“礼拜助手”APP应用,以及《德语达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多语种APP产品等,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对外传播》杂志执行主编王眉认为,地方的对外宣传工作,尤其要注重加强总体规划、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重视新媒体传播渠道。在内容上,偏轻松的软性内容更受年轻人欢迎,形式上要轻松活泼,注重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