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织的幸福:张焱和她的黎锦世界

来源:法制晚报
2017-08-14 16:33:10

手织的幸福:张焱和她的黎锦世界

“从来海南的第一天起,就与黎锦结下不解之缘!”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焱深情的说到,“飞机一落地,在机场大厅里看到盛装的黎族阿婆在一块精美的草席上,仅仅用些竹棍、木刀等工具,就织出绚丽的锦帛!着实令人震撼!”

自1995年来到海南岛,张焱从认识、喜爱、到痴迷黎锦,至今已走过2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她深入海南的五指山,黎母山、白沙、东方、昌江、乐东等黎族聚居区,足迹踏遍了黎族的五个方言区(黎族分为五大方言区,分别为杞、哈、赛、美孚、润)。接触了上百位织锦老人,向她们潜心学习织锦技艺并记录、整理。

“我经常带着米、油住在黎人家里学习不同的织锦技艺。最难熬的一关就是蚊虫叮咬,而且有的莫名小虫咬过后红肿一片,奇痒无比!痒痛十余日方可退去!在此期间同黎人上山砍竹,制作织锦工具、下田种稻谷、摘花生、酿甜米酒…… 也同她们一起去贫困的山村免费教当地的村民学习黎锦技艺,精准扶贫。”面前的张焱向记者介绍到,“我发现这些织锦老人虽然织锦技艺高超,但都是局限于本方言区的技法,对其他方言区的技法只是耳闻,无法实际操作。后经调查研究,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的原因就是山区的闭塞和黎族没有文字记载。这更坚定了我发掘整理这门艺术的信念!”

据考证,黎锦起源于3000年前的崖州--今中国海南省南部山区的黎族聚居地。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演化成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形式。

手织的幸福:张焱和她的黎锦世界

  “织锦是我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

张焱介绍说,“熟悉黎锦的人都知道,织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特别是采用传统的踞腰织机,要席地而坐,用腰和双脚用力蹬拉,撑起整幅织锦。设计更是复杂,有些图案从构思,绘图,到编织完成甚至需要数月的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黎村里的老人慨叹:‘现在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不想学织锦了。’我也在不断地创新,设计、织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的色彩搭配与个性花纹,我要将这门古老的技艺变得时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学习黎锦,真正的把黎锦传承下去。”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张焱对织锦的热爱,从始至终她都是开心地织锦,黎锦有经线,有纬线,当她织造黎锦时,完全沉浸在五彩的黎锦世界中......

张焱的爱人陈先生忍不住说到:“有时候就像着了魔,一坐下织锦,5、6个小时不起身,不吃、不喝!”

“我是一个崇尚自然的人,自从工业革命后,我们的生活日益被钢筋水泥和越来越先进的科技产品所包围,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变快,人的内心也的变得浮躁!”张焱说,“我很喜欢一句话‘停一下你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我喜欢内心的平静与淡然。当我用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竹、木、棉织出五彩的黎锦时,内心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喜悦!”

人声鼎沸,我自岿然不动,颇有几分禅意...... 笔者也深深被张焱对生活、对织锦的态度所感动!

遗憾的是黎族没有文字,几千年来,黎族妇女们只是靠心口相传,延续传承,这样造成了有些特殊的工艺及织造方法,由于没有文献记载,已经或濒临失传。”张焱郁闷的介绍到。“一直以来我就希望用文字来整理,归纳,发掘3000年来这门艺术形式的精髓,并且我认为只有以著作书籍的形式,才可铭记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以及将这门艺术传播给全世界!”

手织的幸福:张焱和她的黎锦世界

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张焱潜心学习黎锦技艺,已成为黎锦业界中集大成者!就像武侠著作中的郭靖,从师各路门派高手,终获盖世武功!黎族织锦的阿姨们都亲切的称她为“当代黄道婆”。

张焱记录、整理的黎锦织造技法初稿于2010年基本完成,经过数年的完善、审定,即将出版面世!就像张焱所说的那样,希望这本书能引领大家轻松、快乐学习黎锦,使更多的黎锦爱好者受益,将这门拥有30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