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师郑榕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为社区居民说戏

2017-09-29 16:25:52

928日下午,由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公共事业管理科主办,社戏团队承办的第二十七期“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在大钟寺社区活动室开讲。戏剧大师、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93岁高龄的北京人艺元老级表演艺术家郑榕以“艺术应时代而生 戏剧因观众而盛”为主题讲述了他一生话剧舞台生涯的故事以及对话剧的认知、思考,并分享了他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

戏剧大师郑榕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为社区居民说戏

此次活动,不仅有海淀区北下关地区的观众,还吸引了从山西等地赶来听讲的观众。由于郑榕年纪高龄,此次活动采取了访谈形式进行,在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的提问下,郑榕耐心地、一一地跟大家分享了他主演的话剧《雷雨》、《茶馆》、《龙须沟》难忘的事和有趣的故事。同时,他还主动与观众分享了自己的恩师焦菊隐导演的故事,还跟大家分享了一些生活的感悟和经验。郑榕虽然93岁高龄了,但整个人的状态和心态还是非常健康、积极的,整个现场的氛围显得尤其的热情。听了郑榕老爷子的讲座,现场观众也被郑榕老爷子“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所感动!

戏剧大师郑榕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为社区居民说戏

从艺70年多,郑老爷子先后塑造了50多个脍炙人口话剧角色和80多个电视角色,话剧《龙须沟》里的赵大爷、《雷雨》里的周朴园、《茶馆》里的常四爷、《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武则天》里的裴炎、《胆剑篇》里的伍子胥、《明朗的天》里的赵树德、《耶戈尔•布雷乔夫》里的耶戈尔•布雷乔夫、《丹心谱》里的方凌轩、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孔融•••特别是在北京人艺保留剧目《茶馆》和《雷雨》当中饰演的常四爷和周朴园形象,堪称话剧舞台上人物塑造的经典。

当台下听众提问如何理解话剧时,老人立马打开了话匣子:“话剧其实就是真实可感的一些人在舞台上做各式各样的交流,无需做过多理性分析,主要在形象思维层面下足功夫。最要紧的是,把戏中人的情感、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打动大伙儿。”对于社区剧社有人担心自己演的戏太“土”,郑老爷子主动为他们撑腰。在他看来,百姓从身边事儿里找寻创作灵感,再以朴实的表演呈现出来,丝毫不逊于那些所谓的时尚戏剧。“让话剧反映老百姓关切的问题,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戏剧大师郑榕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为社区居民说戏

如今已经年过九旬的老爷子,虽然眼不花、耳不聋,但是走路已经无法直起腰。对于离开舞台,郑榕说没有遗憾,舞台就得换底下年轻的力量。而自称“原来什么都不会”的老爷子,说自己非常幸运,作为焦菊隐的学生,现在还要坚持学习,整理老师的传承,“我觉得活得很有意义,我的晚年很幸福”。

在谈及话剧《龙须沟》为何取巨大成功时,郑榕老师这样回答:“因为在这之前,大家看到的大多是“表演情绪”。突然看到焦菊隐导演用一种新方式——体验生活的方式排出了《龙须沟》,很新鲜,也很好。第一,在题材内容上,《龙须沟》演的是劳动人民,符合解放后文艺表现劳动人民的要求。第二,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这是十分难得的,以前演劳动人民,大多都是做样子,而这个戏真正把劳动人民演活了。”

他还说:“盲目崇拜西方,说明缺乏自信,总把西方那套理论当作普遍真理来看待、接受,认为西方的是最好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是需要借鉴西方,但在向西方借鉴时,不能滥用外来的理念,要在切实考量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整合进我们自身的价值追求。例如现代西方的戏剧潮流,由“再现”向“体现”嬗变,由“写实”向“写意”倾斜,这些和我们自己的戏曲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善于发现我们自己民族艺术中的宝藏,在传统继承中创新发展。”

戏剧大师郑榕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为社区居民说戏

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继续研究试验“话剧民族化”很有必要。当前,我们提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无法硬逼着一个人走某一条艺术道路,但可以通过引导,让话剧艺术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切身问题,才能得到观众的共鸣和喜爱。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愿意担起这一重任,将前人留下的宝贵的艺术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开来。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一名现场观众,他说道:“郑榕老师是我们都很喜欢的艺术家,是戏剧界的大师,我们都是看着他的戏长大的,郑老都93岁了,今天能目睹并聆听他的讲座,是我们的幸事,郑榕老师能来,也是胡同里的百家讲坛的荣幸,今天听了郑榕老师讲座,我们真的是获益良多,这得感谢北下关街道,衷心祝愿郑榕老师身体康健,长命百岁,也祝愿胡同里的百家讲坛越办越好!”

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公共事业管理科科长侯京玲出席本次讲座,北下关街道微信运维中心主任张弓惊主持了本次活动,北下关街道各社区数百名居民参加了此次讲座。

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是北下关街道为打造“文化北下关、书香北下关”品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为丰富辖区内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与明星大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也为明星大师走进基层提供一个平台而开展的一项以社区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海淀区一项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表示:“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将名家大师与普通百姓联系在一起,这既能让名师大家密切联系群众,也能让群众近距离与名家大师交流,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形态。”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主任毕淑琴对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也赞不绝口:“国家在大力倡导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海淀区也在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而‘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在这样的契机下,紧紧抓住了北下关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践行文化下基层,艺术为人民。我们希望这样的文化平台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走进社区,持续不断地让普通百姓受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