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0-11 14:15:45

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

2017108日, 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以“从心而来”为题,走入第十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展演周”,以黑土情节、硝烟情境、百姓情怀、古韵情愫四个篇章为主线,以东北抗战为题材,展示了多部全国比赛的获奖经典剧目以及地域民族民间原创作品,同时对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有多角度立体的挖掘与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

此次演出的舞蹈作品涉猎传统并关注现实,以强大的东师文化背景为依托,充分发辉高师综合院校的优势,是一台文化与技艺交融的原创专场。这台专场晚会将继续加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与弘扬,以崇高的责任和使命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粹。

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在建系初期,选择将创作作为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的方向便是以现实题材为作品创作核心,树立“叙事”创作品牌。20068月,《进城》在第八届文华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表演金奖,实现了吉林省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级舞蹈金奖零的突破后,随即入选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从此,东师舞蹈现象愈发引人关注与深思,并且已成为备受艺术评论家和舞蹈史论家们关注的艺术现象之一。2007年,在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东师的群舞《中国妈妈》夺得表演一等奖桂冠。此后,舞蹈系又相继创作出《汉宫秋月》、《南京·亮》、《羚羊的外套》、《图们江边》、《返乡》、《婆媳之间》等多部优秀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原创大型舞剧《浮生》,经过我系师生近百人的创作团队历时近半年的不断打磨,20165在吉林市人民大剧院进行了首演,再次引起业内高度反响。从塑造生活中最平凡的百姓角色,到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社会问题,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东师舞蹈在当今百花齐放的舞蹈界建立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在这样一批成功的叙事舞蹈问世后,观众能通过可信的故事去理解故事背后的事件,每一个作品的创作者都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形式和情节内涵,使作品具有历史与人文的属性。东师的叙事舞蹈创作,在注重历史的同时,强调关注现实,反映中国人的现代生活,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置于表现核心,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展示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

东师舞蹈至今建立已经17载,这17年的努力、打拼、创新,一点一滴的构成了今天的成果晚会。本次演出是集合了东师教师团队、兄弟院系、业内精英人士共同智慧与付出的呈现。

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

在全球化时代,不论是中国的自我理解,还是对外的自我展示,都有赖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面向国内与国际,我们的舞蹈艺术,能够为中国的史诗经验、生活世界、集体实践以及大大小小生动的故事提供什么样的叙述,我们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想象通过舞蹈叙事获得怎样的塑造与呈现,这是今天舞蹈编创者肩负的文化使命,也是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本台晚会通过创作当代、历史与人文等主题的舞蹈作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为全国人民呈现出叙事舞蹈独特的美学特质,籍此展现中国风貌,弘扬中国精神。在作品中,让观众看到中国文化,进入中国历史,遇见中国人的灵魂,进而实现世界对中国全新的认识与想象。

东北师范大学携14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

 

 附:

“从心而来”东北师范大学多题材原创舞蹈作品专场演出节目单

一、  黑土情节

1、《图们江边》                            

它是一部叙事性舞蹈,讲述的是一个朝鲜部落家族为了生存而迁徙到另一个地域的故事,取材于朝鲜族的一段历史。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渡江为主题,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对生存的追寻,坚定的意志。编导十分注意创作表达与提炼积极向上并且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它以当代舞为题材展现出朝鲜族地域特色的舞蹈作品,以朝鲜族历史为背景,用朝鲜族的风格韵律、动作语汇与当代舞形式相结合,展现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在困苦的条件下,强调的是朝鲜族人民乐观、积极向上、坚韧、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民族民间舞朝鲜族舞蹈其独特的风格下,更好地展示出舞蹈情节、思想感情及其包含的内在意蕴,最后也会留给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2、《待嫁》

该作品以东北民俗文化为基点,运用东北秧歌表现形式,以传统的“双颤”动率为主,恰当地表达出东北姑娘在出嫁前的种种情态:既有等待新郎迎娶的期盼,又有若隐若现的羞涩;既有惹人怜爱的娇俏,又有东北姑娘特有的洒脱豪放。表演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尽显东北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将东北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3、《走冬》

这是一群踏着满天飞雪,从冬天里飒爽而来的北方男儿。这更是一群不畏严寒穿越冬天,向着春的方向前行的好汉。走冬,是冬天里行走踩雪的咯吱声,是行走过冬天汉子的英姿路,走冬通过脚下的拔、滑、蹭等步伐,以北方人民冬日里双手伸入袖口中取暖的生活动作作为对上身的动作限制贯穿始终。体现了北方汉子质朴、勇敢,大步向前的性格特征。

二、  硝烟情境

4、《金达莱的微笑》

战争,硝烟。不能平息的战火,无法挽留的牺牲。美丽的金达莱在战火中开出鲜红的花朵,它在微笑,它在招手。善良的朝族人民将生命无畏的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感动了战士,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一颗颗早已倦累的心。

5、《南京·亮》

 《 南京·亮》作品展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段令人无法忘却的历史给国人带来的灾难和创伤,同时告诉世人,历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体味悲痛,而是无论经历什么,一切都无法磨灭和遮盖中国人内心的那份“明亮”与对自由的追求。  

6、《中国妈妈》

一个东北母亲朴实沧桑的形象,诠释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淳朴的胸怀,最高尚质朴的爱。 中国妈妈博大的胸襟,让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把善良做到了极致。

7、《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有这样一群无名烈士,他们辗转在生命与书信的斗争中,人在情报在,人亡情报转,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暗处涌动着…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电影《鸡毛信》,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信封上粘有鸡毛,以示十万火急。通过接受任务、巧妙藏信、随机应变、机警抵抗直至完成任务。在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有无数情报员用鲜血汇成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流向胜利的彼岸。

三、  百姓情怀

8、《进城》

奔波、奔波、为了怀揣的梦想。泪水、汗水、交织在离乡的思念中。他们在城市里寻觅,翻滚、挣扎,在各行各业中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建设美好的城市!他们是弱势的......但他们值得尊重。

9、《谣铃鼓舞》

谣铃鼓舞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的一幅壁画,画中男子手持荷叶型单片鼓,女子持小型长鼓(谣铃鼓),另一手持扇作舞。作品表现了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对话,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初衷。该作品由韩国著名传统舞大师鞠守镐与我院教师共同创作完成。

10、《返乡》

春运期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排队等侯买归家的返程车票,期待着与家人的团聚,终于等到卖票口,却只剩下一张票,三人开始了彼此的心里斗争……那一张票,道出了归家心切;那一张票,道出了人间冷暖;还是那一张票,道出了农民工进城返乡的不易与感动。                    

11、《暮齿》

一生为子操碎心,人老无伴终孤独。孤寡老人谁人疼,独自一人易失落。子女忙碌为生计,一人孤寂盼人归。在这充满压力与无助的社会,他们从陪伴我们到独自一人老去,在给予我们温暖和幸福后,却是转身后的从陪伴到孤独、从孤独到老去......作品以孤寡老人的个例为题材,以老人典型的身姿和体态为舞蹈中的动作语汇,用充满写实和写意的手法为舞蹈的表现形式,讲述一个充满亲情,感人至深、预带热泪的故事。

四、  古韵情愫

12、《敬袖》

敬,肃也。袖,东方文化的代表。舞蹈《敬袖》素材提炼于戏曲中的水袖,将传统动作中的抖、扬、绕、搭、推、冲、片等袖技与当代编舞手段相结合将“袖”这一肢体外延通过气韵的运转将内心的雅致情怀得以抒发。作品以男性作为表现载体,以男袖独有的张力与气魄驾驭全局,以袖形通袖韵、袖韵撑袖骨、袖骨塑袖风的气节诠释袖之礼道、袖之灵蕴,也传递着人们对袖尊敬崇拜的人文情怀。

13、《汉宫秋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琼楼玉宇,宫墙御院;神奇的外衣掩去了悲惨的人生,难以计数的美丽女性用血肉之躯筑成了皇宫秘史。舞蹈《汉宫秋月》运用肢体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老宫女的艺术形象,令人叹服地将人物内在情感和思绪转化为视觉意象立于舞台之上,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绵长的哀怨苦闷之情。

14、《长白又一春》

作品以朝鲜族传统打击乐器长鼓为叙事形式,通过长白山脚下的一段师徒情作为情感主线,采用多种朝鲜族传统节奏的演奏技术与舞蹈同时并存的方式,营造了严谨、风趣、悲伤、传承的“长白学堂”。表现了朝鲜族人民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