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的舍得智慧:心怀忧虑却绝不能被其打倒

2017-12-14 11:10:37

面对现实的未知,有人专注于眼前的苟且,浑噩度日;有人心忧前路,畏惧未知,掩耳闭目催眠自己;却有人既关注未来的一切可能,又时时坚持、创新,为前路做准备,郝景芳无疑是第三种人。身处小众的科幻圈,“保持平常心,让坚持创作成为习惯”是她应对科幻圈窘境的原则。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授人以渔,夯实孩子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她应对未来人与AI竞争做的准备。

著名作家、雨果奖获得者、教育家郝景芳近日做客由沱牌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思想派强IP《舍得智慧讲堂》,讲述她在人生路上的舍与得,忧虑与抉择。

提到郝景芳,大多数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科幻作家的身份。虽然进入科幻圈子只有十年左右,但获得雨果奖的她已经算是“老资格”了。她还是谦虚地表示这只是因为“这个圈子实在太小,每个人都相互认识”。更重要的是科幻圈受众太窄,“在《三体》火之前中国甚至没有科幻作家这个职业。因为没有一个科幻作家能靠写科幻小说来养活自己”。

尽管如此,这些科幻作家们仍然尊重并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前辈提携照顾后辈,举办科幻圈的小活动。在郝景芳看来,“在这个比较小的圈子里,大家继续保持较为融洽的沟通和写作状态”,对整个圈子是有利的。

所以,尽管郝景芳对科幻圈能否继续火下去深表怀疑,但她还是相信:如果所有的科幻作家,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以写好作品为目标,让坚持成为习惯,即使科幻重回小众,也会有一定的地位。“只要把好作品一直写下去,我相信其实未来科幻读者会越来越多”,这正是郝景芳面对科幻圈中,不可预知未来的取舍之道和应对之法。

未来坚持写好作品,也一直是郝景芳所秉持的原则。为此,她原定为长篇的小说《北京折叠》,一直没有着手续写。尽管故事的整体走向、隐性情节设定等都已在头脑中酝酿着,但小说的结局未定,她就一直在思索着故事的结局。这里的结局并不是简单的喜剧或悲剧,她表示:“类似好莱坞大片那样的套路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意思,文章还应该有很多不同风格的走向,人物命运也是复杂的”。

而小说的创作其实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思考和研究,“小说是对现实的思考”,两者相辅相成。

现在科幻小说中不可避免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的影响,无数人对AI时代都有偏见,郝景芳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观察人工智能的彼岸,有利于此岸的我们对自身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人工智能应该是和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

很多人都恐惧的人工智能代替人力问题,她却能时刻看清事物的取舍问题。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帮我们提升自己、发现自己。但过犹不及,如果人类自己放弃智慧和对自我的认知提升,就真的有可能变成无用之人,进而被人工智能替换掉”。

为此,郝景芳发起“童行计划”,旨在“让未来所有人都不被AI取代,让孩子长大之后在AI时代也有竞争力”。这既需要给孩子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广博的视野,还需要培养孩子真正自我的思考、学习和创造能力,去决定自己如何获取知识、创造知识。

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是区别人和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地方。这正是面对未来挑战时,郝景芳做出的对现实的回应和准备。

或许目前,“童行计划”的成效并不突出,但郝景芳对此很乐观:“我期待这个项目能够真正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改变”。而对于科幻创作,她也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并且也会继续用其他行动促进社会改变。

郝景芳为何对并不成熟的中国科幻圈子推崇有加?她初入科幻圈时都接受过哪些前辈的照顾?在她规划下“童行计划”的AI教育又有什么实施方法?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华。敬请关注《舍得智慧讲堂》第二十四期,聆听郝景芳讲述她是如何直面未知的人生。

郝景芳的舍得智慧:心怀忧虑却绝不能被其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