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带来了文博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表示,全国博物馆参观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本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新入选的博物馆人共有12人,包括《国家宝藏》中的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3月5日,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国家宝藏》总制片人、《朗读者》监制)就解析爆款文化节目制作幕后,以及CCTV3综艺频道创新、人才机制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图: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
爆款节目的诞生
记者:近年来,综艺频道播出了一批引领性节目,比如《朗读者》《国家宝藏》等,频道在内容创新研发上有何机制,对于这些节目是如何诞生的呢?
吕逸涛: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不光是承载宣传功能的平台,更是内容创作单位。一直以来,频道每年年初会做未来一两年的节目规划布局,对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类的节目,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规划布局了,这是常态工作机制。但我们总在不断开掘新的选题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很丰富,涉猎这种题材的节目内容形态也多种多样。比如,涉及优秀诵读文化,我们创作推出了《朗读者》,挖掘优秀文博资源我们创作推出了《国家宝藏》。这些节目都是在台分党组、编委会的领导下,频道进行题材规划,经过导演组认真研发设计最终呈现出来。
《国家宝藏》是两年多前从台里创新节目模式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当时提出方案的几个导演组成员获奖,并赴英国进行了40多天的培训。这次受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得他们更好地感受了英国博物馆资源和策展能力,以及如何让文物在公众面前引发兴趣和热情。回国之后,导演组重新界定了《国家宝藏》,才呈现出纪录片、演播室综艺,还有话剧舞台表现方式相结合的节目形态,这与最早给台里提交的创新方案形态完全不一样。
我们的制作很用心,也觉得这肯定是个好作品。但是确实没想到会这么好,令我们很惊讶、很兴奋的是,那么多年轻人喜欢看这个节目,而且几乎没有谩骂和抨击,尤其在B站,有那么多人喜欢。“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这样感人的评论正出自B站年轻人,他们真正感受到节目带给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为自己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骄傲自豪,这是我们很欣慰的。
记者:《国家宝藏》为什么会吸引到众多明星包括年轻演员参与节目?
吕逸涛:同等条件下,我们会拿节目内容和理念与所有演员交流、沟通、阐释。另一方面也是演员对我们的认可。有的演员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来,后来很后悔,追着我们说第二季一定要来。有的演员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好节目并积极配合。在《国家宝藏》,所有知名演员不存在高价片酬问题,演员不管是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博资源面前都是渺小的。不少年轻演员确实通过节目学到很多文博知识,他们也很乐意去学习。很多演员还希望上第二季,他们也愿意把家人、亲戚朋友带进博物馆。
记者:《朗读者》和《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筹备情况如何?
吕逸涛:《朗读者》第二季已经开始前期准备,进行预演和初步录制计划。《国家宝藏》由于刚结束,也在做计划过程中。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谈到文化,文化实力的彰显还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朗读者》《国家宝藏》正具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3月底,《国家宝藏》节目模式将在中国香港地区进行推荐。4月,节目将和《朗读者》应邀参加戛纳电视节的模式日活动,之后,还会去英国、美国等国家交流推荐,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文化走出去尽一份力。
记者:这一两年,综艺频道频出爆款,有爆发之态,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这种现象的呢?
吕逸涛:我们一直以来都很努力,也不断推出这种节目。创作需要一个过程,其实这几年频道不光有《朗读者》《国家宝藏》,我们文艺节目部门还推出了《中国民歌大会》《信中国》《中国戏曲大会》等等节目,这些节目都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此前频道理念就是创新引领坚守。现在台领导的要求也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必须实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很好的环境,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会有更多好作品出来。
央视综艺频道团队构建和外部竞争
记者:现在综艺频道制作团队架构如何?
吕逸涛:我们有180多人,基本以栏目为依托。频道在播的节目有20档左右,所有编导、编播人员平时分布在每个栏目,做好栏目日常播出、录制工作之余才出来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特别项目。有时,还需要聘请外来团队帮助执行,但是核心创编人员还是频道的人员。
记者:在内容制作上,央视是否感受到来自卫视竞争的压力?
吕逸涛:平台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毕竟我们是在国家平台上,更多还是做创新引领的内容。很多内容在我们频道这种大环境才能做出来,做得更好。比如《国家宝藏》,只有央视和故宫强强联手、九家博物馆齐心合作,才能做成现在的效果。我相信卫视来做,也可能做成,但是相对难一些,这就是平台优势。央视和卫视还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竞争才有合作。如果都是你一家唱高台戏,没有别人做,反而会很孤单落寞,有竞争才有比较。
记者:科技高速发展传播渠道变迁,对于电视人来说,电视节目制作是否面临更多挑战、更多困难?
吕逸涛:每个电视频道的环境机制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肯定的是创作人是一样的,机制、环境是可以变通的。人才在一个地方干得好,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做好。人是最关键元素。创作人员有热情、有恒心、有能力把事干好,这是第一位的。
记者:除了热议的这两档节目,综艺频道还将有哪些创新题材综艺节目呈现?
吕逸涛:频道还在开掘别的创新节目,比如关注新主持人的《未来主播》,喜剧类节目《喜剧有学问》等。频道年初有规划,最终会选取几个节目来做推演。拿《国家宝藏》来说,我们开掘了一个文博类富矿,未来戏曲也可以继续开掘,美术、雕塑、书法未尝不可变成下一个热门节目题材,关键是怎么去构建编排节目,这种矿产资源还是挺丰富的。
记者:今年两会你关注一些什么议题?
吕逸涛:关注对文化艺术人才的保护,或者说如何给他们更多适合的创作环境。我关于这方面的提案还在修改中,没有最后成型,成型之后我会提交,感谢大家。(稿件来源:综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