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统民间艺术 《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来源:光明网
2018-06-22 17:55:17

由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创排的大型原创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 6月19日至22日登陆北京天桥剧场。该剧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以舞蹈的形式讲述老北京民俗和传统手艺人,“吹糖人儿”、做“毛猴”、“京韵大鼓”等传统民间工艺,都在剧中展现。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民国的北平,主人公毛小五是住在胡同里的平凡小伙儿,是做“毛猴”(又称金蝉塑)的好手,他的伙伴糖人宝则对吹糖人儿情有独钟。两兄弟亲如手足,却都爱上了学习京韵大鼓的南方姑娘宜娘。纯真的岁月与朦胧的爱情在军阀混战中戛然而止。在动乱中,糖人宝被捕,宜娘被伤害,最后,毛小五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惨死在他的面前。从此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毛小五将他所有的美好回忆与无尽追念,都融入了手中的蝉塑中。《金蝉塑与糖人宝》制造了一场“老北京”之梦,让观众在传统手工艺与民间元素中,仿佛梦回20世纪初的北平,在胡同里,感受“地气儿”和“京韵”。

聚焦传统民间艺术 《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剧中饰演“毛小五”“糖人宝”和“宜娘”的演员分别是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青年舞蹈家武帅,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任宁波市歌舞剧院首席演员的青年舞蹈演员夏天,以及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的青年舞蹈演员孙晓。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导演毛跃新任该剧的总导演,姜媛任执行导演,冬生任该剧视觉总监,编剧李天翼为该剧撰写剧本,任安担纲作曲。“捅破了民俗的窗户纸,才发现窗外更大的世界。”毛跃新说。“毛猴”工艺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手工艺人把蝉蜕、辛夷等药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具有人类形态和人类动作的“毛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毛猴’是什么东西了,其实它特别丰富和有趣。”毛跃新说,“我有一种危机感,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不能断送在自己这一代手里。好莱坞可以把《功夫熊猫》搬上大银幕,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演绎出来?”

聚焦传统民间艺术 《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毛跃新小时候就喜欢在街上看师傅们吹糖人儿,先把糖熬成糖皮,然后趁着糖还没凝固,迅速吹成一个形儿,变成孩子们想要的各种形状,“这简直太神奇了”。在计划做一部民俗舞剧后,他和主创团队在采风过程中,发现老北京的传统民俗除了吹糖人儿,还有做“毛猴”、唱京韵大鼓、做糖葫芦等。“毛猴”给了他灵感和创作的角度。“其实‘毛猴’就是拟人化的市井人物,在手工艺人的塑造下,他们有的扛着花轿,有的吹着唢呐,还有的两三个凑在树下悠闲地下棋。”他决定从“毛猴”入手,通过“毛猴”手工艺人来讲述整个故事。于是,有了这部以“毛猴”手工艺人为主角、讲述时代变迁下小人物悲欢离合的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在艺术表现上,毛跃新把“毛猴”设置成主角毛小五情感的外化,当毛小五因为遭遇变故而心情低落时,他做出来的“毛猴”就是一蹶不振的;当毛小五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时,他的“毛猴”则神采奕奕、活泼机灵。

聚焦传统民间艺术 《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为创作该剧,主创们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采风,去寻访手工艺人。李天翼对一个做“毛猴”的老师傅印象深刻。“我们叫他朱老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做的‘毛猴’形象已经不局限于老北京的卖糖葫芦、拉洋车之类的,他做了很多现代的比如打篮球的‘毛猴’、跨栏的‘毛猴’。”老师傅有一个作品,是一个医院里的场景,一个“毛猴”躺在病床上,床上还清楚标明了床号。老师傅说,这个“毛猴”就是他自己,他曾经生病住过半年医院,天天躺在病床上,要靠家人照顾。他讲起那段日子,人就哽咽了。李天翼说,“就在这一刻,我们突然明白,做这部舞剧不仅仅是为了再现一门传统手艺,更重要的是表现手艺人的情感和情怀,这才是这部作品的魂。”让武帅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师的一个“毛猴”作品《糖炒栗子》。这个作品,以他的功力,半个月之内就能做出来,但他做了两年。主创们问他为什么做了这么久,朱老师的回答是:猴子好做,但栗子不好做。他希望做出来的栗子在光彩、色泽和质感上都和真栗子完全一样,所以不断地找材料、试材料,不满意就推翻重来。“这其实就是中国匠人精神的一个体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武帅说。在视觉呈现上,《金蝉塑与糖人宝》以老北京的手工简笔画为创意基底,使舞台具有老照片的颜色与质感。该剧的音乐融合了三弦、京胡、曲笛、大鼓等民族乐器的元素,带领观众回到“北平”。在舞蹈类型上,该剧以中国舞为基础,并融入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比如某些舞段就吸收了京剧的短平快和写意的特点。(文/高艳鸽;图/王崇玮)

聚焦传统民间艺术 《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聚焦传统民间艺术 《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