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来源:凤凰娱乐
2018-07-19 17:21:47

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姜文

《邪不压正》上映,迎来了正反两极的口碑讨论,打分从五星到一星皆有。而纵观各种言论,聚焦点还是落在了姜文本人身上。有趣的是,或许是受过去深刻印象的洗礼,评论者大多依旧用“霸气”“直男”“荷尔蒙”来形容姜文、形容这部电影,或者再来上一句——“姜文就是姜文”,“这是一部依旧保有姜文风格的电影”。

那“姜文”和“姜文电影”到底是什么呢?

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周韵

在25年导演生涯里,姜文执导了六部电影,每一部都在突破已有题材类型,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升级主题,《阳光灿烂的日子》描绘了新中国的童年与成长,《鬼子来了》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度揭示,《太阳照常升起》则像一首超越叙事的梦幻长诗,既承载历史又寄托未来。

在之后的“北洋三部曲”里,姜文作品又打开了新的维度,《让子弹飞》是三个男人的一出好戏,《一步之遥》是两男两女的一场大梦,它们都把爆棚的信息量喂到普通观众嘴边,形成了姜文与普通观众之间的一种新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难免让你觉得——只要姜文出手,《邪不压正》这部电影,肯定不止自己表面上看到的那点内容。

于是分歧就出现了,好评者源于对姜文的理解。这一次,在完成表面上的复仇成长故事后,姜文更多完成的,是观众接受度更高的类型片元素采样,丰富的荒诞喜感、高强度的语言动作节奏感,快速的人物关系推进,被他更加突显出来。

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廖凡

《邪不压正》中,姜文利用高密度的台词投放多层信息量,利用磕头、拍桌、枪声等声音作为节奏鼓点,并用熟悉的西方配乐引导情绪,这都是他过去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最重要的电影记忆点。

在“六国饭店”里几位主人公各方角力暗战的戏,也近乎延续了《让子弹飞》中的经典桥段。这些都是姜文将过往电影中形成风格又足够商业刺激的有效元素,放入《邪不压正》并强调了出来。

豆瓣网友“幻蓝”评价,《邪不压正》真正的主角是那些非理性的忽松忽紧、肆意起伏、疏离跳跃的情绪曲线,可谓非常精辟了。

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网友评价

彭于晏与周韵浪漫的房顶戏,调度上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子,彭于晏的人物形象也在复刻青春版的姜文,初出茅庐阳气极盛,想要复仇却心怀阴影,当他逐渐在过程中成长、翻盘,引路人却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在这里,好评者被“爽”到了,high到了,实际上也都是姜文视听语言的胜利。

而差评者则源于对姜文的期待和误解,一些人看完《邪不压正》,包括我在内,会有一丝怅然若失,想的总是,这个故事就这么简单吗?

是李天然带着应激性创伤后遗症想要复仇,碰到了一个同样想要复仇的关巧红,两人互相鼓励,然后各自上路的复仇成长故事?

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彭于晏

还是蓝青峰用二十年下了一盘大棋,临了却感情用事,导致自己被人拔光了牙的抗日故事?

这样的怅然若失,导致了另一层的联想:我,是不是没有看懂?既然我没懂,是不是姜文在自high?这样的反馈恐怕是更令创作者遗憾的。

关于有没有“看懂”,一直是姜文近几部电影的重要讨论点,人们往往认为,姜文没那么简单,“懂”需要的是细思极恐,是影射内容一一对应,但在《邪不压正》中,姜文并没有给出这样复杂的信息,即便是影射了,一切也直来直往。

好比几乎人人都看出,周韵饰演的关巧红,已经不再是原著中的关娘,而是三枪杀死孙传芳为父报仇的施剑翘。她成为主线剧情下的一股暗线,带来的是一种间离效果,成为了李天然的另一面,这也是姜文用自己的趣味告诉观众,他希望他的女主角不仅仅是扶助男主角的存在,自身还拥有着巨大的光芒和底色。

从《邪不压正》的两极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许晴

在此要提到的另一个分歧点,是来自姜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负面意见还是缘于姜文电影的直男属性,仿佛只要带有这种属性,女性形象势必变得模式化,就连许晴的床戏和受辱戏,也成了被指摘之处。实际上,姜文对女性的塑造,永远是男性的女神、导师和启蒙者。风骚神秘、试图抗争的唐凤仪如此,关巧红更是如此,后者甚至成为周韵在姜文电影中的又一典型形象存在。令所有人都能联想到的是,下一步姜文说不定会直接开动《施剑翘传》,让周韵把后面的故事讲完。

借用姜文电影的美术指导柳青受访时的一句话:姜文有情怀有希望,对于女人、对于情感、对于希望、对于阳光是有想象的,有一种阳刚气、英雄气。

而此次姜文自己饰演的蓝青峰,则把这种精神气更多留给了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自己则是退到了主人公的身后甘当配角,甚至不惜形象地被拔光了牙齿,这与大家对姜文“霸道”的传统认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商业片的尝试增多,姜文在导演和表演的层面做出了更多平衡,遵循商业规律让年轻人更多登场,这无疑也是一种进步。

姜文在《圆桌派》访问时说道:“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正能量,一个乐观的人。我觉得他今天不懂,他有一天会懂的,等他懂的那一天回来想,老姜真对得起我。我对得起他小时候的无知。没关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我对得起那时候就够了。”

终究,一部丰富而立体的作品,就要面对这样的两极评论。反过来想想,若是此次因为“不懂”而给出差评,那若是姜文哪一天让你彻底“懂”了,是否会让原先给好评的那波人掉转枪头呢?

与此同时,等到时移世易,当你像姜文说的那样真正“懂”了姜文,又是否会改变对他每部作品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