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向未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兴趣 “立德树人”推进社会形成共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10 14:58:56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不仅科技自主创新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科普也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关注的焦点。2016年,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推出了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成为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科学普及的典范。为了探索融媒体环境下科普工作的创新,进一步提升节目科普和传播效果,8月8日,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等来自科研界、教育界、传媒学术界等多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研讨会,以“在科技创新被重视的当前社会,央视科普节目的创新与思考”为主题进行研讨,会议由《加油!向未来》节目制片人王雪纯主持。

用科普节目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创新思想开始都是以科普的形式在脑子里出现的。”

《加油!向未来》是国内首档大型实验科普类节目,也成功地引领了科学综艺节目的热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对科普工作和科普节目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科普的劳动价值绝不低于科研的劳动价值。很多创新思想开始都是以科普的形式在脑子里出现的,而做完研究后,科研成果也需要科学家做推广工作。作为科学家,感谢央视拿出宝贵资源做科普这件事。”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表示:“对于科普来说,传播知识不如启迪智慧,启迪智慧要先激发兴趣,《加油!向未来》希望有更多科学家参与到节目中,一同激发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两年前在娱乐节目横行的大环境下,央视综合频道敢于在黄金时间段推出这档‘冷门’的科普节目是其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旗舰频道的责任。”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一个强健的民族,一方面需要健康的体魄,同样需要强大的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这也是我们这个节目特别的使命。一个国家最伟大的财富不是地上的矿藏,而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节目要重点激发的就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

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认为:“国家要迈过科技创新的门槛,在全社会做好科学普及是必须要做的功课:“科技创新后面是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离不开讲科学、爱科学的社会土壤,《加油!向未来》就是在积极地涵养这片土壤。2016年《加油!向未来》第一季诞生的时候,作为在全国主平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第一档大型科普节目,那时我们“非常孤独”,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热闹的综艺节目,我们为高冷的科普节目找到了一种创新表达方式,而到今年我们做第三季的时候,很高兴看到全国有很多科学节目涌现出来,大家也开始能接受科学可以很时尚很有趣很生活。即将开播的第三季节目,我们将首次尝试把线下的科学实验和节目播出、传播打通,尝试包括小程序在内的多种融媒体产品,我们还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集空间实验,并通过发射运载火箭搭载科普实验卫星在太空中完成孩子们的梦想。《加油!向未来》是一个要上天的节目,我希望《加油!向未来》这样的科普节目能够连续做10年,让这个节目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新《十万个为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加油!向未来》是一档现象级的节目,它代表了这个新时代电视的新收获,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当代中国太需要创新,没有科技创新、科学创新,我们没有办法能够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立足。其次,节目能够形成一种讲科学、爱科学的社会氛围。此外,节目具有文化意义和传播意义。”同时,他认为节目标识了一种制作难度标准,“中国电视比谁做的最难,《加油!向未来》往那一抛,所有的制作人都服了。因为科学本身难,找到可以普及的点更难,科普基础上做成有趣好玩的节目是难上加难。”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连续三季冠名《加油!向未来》,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平安表示支持科普是东风的责任:“在全民娱乐化的当下,科普节目受众相对窄,但总要有一些企业去做,来影响下一代,这是东风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

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不从孩子抓起,未来技术可能还受制于人。”

教育部办公厅巡视员、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点评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引导孩子们能够追求科学、享受科学是我们包括传媒在内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如果我们不从孩子抓紧起,未来我们的技术可能还得受制于人。《加油!向未来》不仅是告诉孩子们科学是什么,同时潜移默化的将爱国、爱科学、创新精神、不畏困难、敢于探索等等融于其中,这些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宓奇从一名科学教师的角度出发,认为“《加油!向未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现场展示的这些实验其实从实验设计到装置的设计和搭建,再到演示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的过程。”宓奇还提到节目中涉及到一些主题跟国家工程、科技发展的前沿紧密相关,所以在看节目的时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为国做奉献的思想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提高。

《加油!向未来》节目的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表示:“非常高兴《加油!向未来》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够现场看到学到很多东西。我在第一现场看到小鸡孵化的时候,花了几分钟时间,你会发现生命最开始发动机一定发生在蛋壳和蛋白的截面上,先形成的是心脏发动机和血管这个线路,那时候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什么叫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的《加油!向未来》能够做一点尝试,能够让我们许许多多人第一时间看到一些精心准备、精心实现的真切的东西,我觉得非常好,非常感谢他们。”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认为《加油!向未来》在娱乐至上的电视界是一股清流,青少年的影响力是功不可没,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同时,他也建议:“节目在网络或者其他平台上有加长版,作为科学课堂之外的一种补充材料。”

与会的教育界人士认为在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山区,《加油!向未来》给了那里的孩子们对科学最初的印象和直观的启迪,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科普处处长邱成利更是建议:“节目可以考虑请农村青少年到节目中来,多做些可复制的实验,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动手尝试。节目要让观众觉得科学是好玩的,科学是有趣的,还应该知道科学是美的,科学是有价值的,科学能够改变生活。”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吕静:“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光辉,推进社会形成共识。”

在融媒体时代,知识更加泛化和碎片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得很低,这更要求内容生产加强品质、做精品,同时能在爆炸的信息堆中巧妙地找到与大众产生共鸣的点。在《加油!向未来》第三季节目中,全程记录鸡胚蛋壳外孵化的过程,揭秘“蛋壳里面的世界”,制造有意义有意思的“科学大事件”,从而引起关注,激发了大众对生命科学的好奇,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产生讨论。

科技部办公厅副巡视员、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吕静认为:“在科普类节目中,趣味性很重要,做的再科学、再严谨、再好,没有人看,传播不开等于零。《加油!向未来》首先用趣味性吸引人,在专业方面,做到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像化的表现形式有机的融合,同时节目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光辉,推进社会对很多事情形成共识,科普不只是科普知识。”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社处长徐雁龙表示:“做科普就是做良心活。真的融媒体更加强调品质、做精品,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东西很容易出手,但产生效果和产生正向效果会越来越难,这一方面我觉得《加油!向未来》做了一个典范。”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俞虹认为《加油!向未来》是一种开拓性的出现:“作为一个科技类的节目,《加油!向未来》是完全从科普切入,从科学奇观切入,再有对话、叙述、竞赛,还有用旁白呈现选手的心理状态描写等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同时节目又希望能够唤起青少年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关注,这是非常长久的,立意很高的。节目从电视化的表现上突破了以往科学节目常态,是一个真正大教育担当。”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翼齐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科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想象的延伸。”

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来看,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加油!向未来》第三季也尝试着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助力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昌凤表示:“科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想象的延伸,也可以说是人的愿望的实现,所以你有多大的愿望才可能有多大的探索,从这个角度来说,《加油!向未来》做了一个很好的连接,这个连接是从想象力开始的,节目给了孩子们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不光是孩子,我看了也是饶有兴趣。”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员电影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苗棣曾作为策划参与了节目的创立:“这节目太难了,能做得出来吗?没想到做出来了,而且很好看。这个节目相当于我小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现在00后或者10后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了成为科学家以后,我希望他们说是看《加油!向未来》才引起了对科学的兴趣,这就是我们的无限功德。”

科技日报社策划运营中心主任、科技日报社国科传媒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冷文生则谈到:“科普应该回归本源,科学附加绝对不光是知识,科学精神不光是追求真理。如果科学精神成了为了发现而发现,只讲究‘真’不讲究‘善’的科学一定不是科学精神。”

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表示:“《加油!向未来》很好地把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探究科学、欣赏科学、传播科学的目的。”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李永乐说:“科学也是非常美丽的,所以节目把科学美丽展示出来,本身就是占领了先机。”他认为做科普很难,希望节目能够坚持,一个坚持是节目能够坚持办下去,另一个坚持是节目能坚持专业性不迎合“粉丝”,对不科学的内容坚决说“不”。

作为节目制作团队的代表,总导演贾闪闪、章缘缘分享了制作的心得,她们将《加油!向未来》比喻为科学的翻译官,即用电视节目的形态来展现科学,让科学原理更加适用电视表达。节目到了第三季再次升级,采用了“科学+”的概念,“科学+国防”“科学+强国”“科学+生活”“科学+趣味”“科学+体育”“科学+艺术”“科学+热点”等七大角度升级研发出“无壳孵化小鸡”“穿甲弹”等实验,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觉得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吴宝俊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的陈征老师作为节目的科学顾问团队,参与了三季节目的制作。他们很高兴看到节目对科普的贡献,节目视频变成了老师课堂上使用的教材,也认同节目坚持求真的科学态度。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更聚焦青少年观众,通过进一步创新让科学更贴近生活、更加可感,节目也会深度挖掘大科学家及幕后英雄的人物故事,让“科学家”成为更多孩子尊崇向往的职业。《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将于8月12日起每周日晚黄金档在央视一套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