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央视纪录频道《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和全国多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国宝”活动,迎来最后一站中国国家博物馆。活动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展出包括第一二季节目里播出过的近20件国宝,央视新闻新媒体全程直播互动,20余万人在线同步观看,重温国宝被尘封的故事,感受美好中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朱宁正在讲解陶鹰鼎
节目中网友呼声很高的“陶鹰鼎”,精致华美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和有“国之重器”美誉的后母戊鼎,在活动中备受瞩目。文博工作者还揭秘了周一闭馆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保洁、文物维护”日常,参与体验的小朋友全程好奇观察,从不同角度向专家老师提问,俨然一个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陶鹰鼎之思:陶,出于土,而百炼成器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活动现场,央视纪录片节目主创和文博讲解员带领大家,从陶鹰鼎、人面鱼纹彩陶盆到红山玉龙的新石器时代,开启了此次“青少年走近国宝”活动的“穿越”之旅。
《如果国宝会说话》撰稿王超
“陶,出于土,而练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历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这段《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脍炙人口的陶鹰鼎介绍,在节目播出后广受观众称道。活动中,《陶鹰鼎》撰稿王超首次揭秘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撰稿流程:“我们撰稿的程序大概是这样的,第一稿先由专业人员出一个学术稿给到各个导演,各个导演再把它改成适合电视传播的文字样态,有的器物大家特别熟悉,就由导演直接成稿。”
《如果国宝会说话》导演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