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来源:北京日报
2018-10-12 10:18:14

原标题: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10月10日,秋日为故宫博物院“镀金”,权当送给这座博物馆的93岁生辰贺礼。碧瓦飞甍,秋高气和,快600岁的紫禁城里推出了一系列“庆生”大展,值得观众驻足品味。

如果你好丹青,善赏风骨,南大库的家具馆、文华殿的“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是佳选;如果你爱刷剧,除了按剧中人物所居宫殿打卡,午门及东雁翅楼的“贵胄绵绵:摩纳哥格里马尔迪王朝展(十三世纪—二十一世纪)”正在讲述摩纳哥王妃的故事,寿康宫里的“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的主角儿是清宫剧中出场率最高人物之一的“甄嬛”;如果你想走近匠人的世界,东华门的古建馆、箭厅武备馆、永寿宫的“流金溢彩——乌克兰博物馆文物及实用装饰艺术大展”、神武门的“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都值得细细浏览,千百年前的能工巧匠通过一件件遗世珍宝讲述着“造物”故事。在这六百年的皇家宫殿里,一日之间穿千年时光,品东西文化,是种多么神奇的体验。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四王”绘画特展 展厅一角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四王”绘画特展展览现场。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吕家佐/摄

文华殿 跟着“四王”赏景

如果清代也有电影圈,“清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和王原祁,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线导演,而他们擅长拍摄的是“风光片”。

故宫博物院文华殿正在举办的“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无疑就是一场清代风光片扎堆儿上映的电影节。113件套文物定格的是数百年前的大好河山。

被合称为“四王”,除了因为都姓王,且生活年代相近,更多是因为他们都遵从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倾心师古,精研笔墨,追求文人画意趣。他们的画在当时看都称得上是“主旋律”。

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基本概括为:王时敏是王原祁的爷爷,也是他的绘画启蒙老师;王翚是王时敏和王鉴共同的学生。

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剪不断的关系,外行看他们的画,常有一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专家说,他们四位的偶像也是出奇统一:董其昌、黄公望等。

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卷的王翚60岁时以布衣应召入京,被赐“山水清晖”四字,声誉益著。这次展览虽然未曾展出这幅图,但却展出了《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众所周知,《富春山居图》后被烧成两段——《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而这次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王翚临摹版,一睹“富春山居”的原貌。

展览中,还有一幅《富春山居图》。这是王原祁52岁时仿《富春山居图》的笔法创作的,他将手卷改成了立轴,在经营位置、山脉开合、笔墨运用等方面都显示了深厚功力。相传,王原祁常常御前染翰,康熙皇帝赐其“画图留与人看”。

“四王”中,年纪最大的是王时敏。他家世显赫,是宰相之孙、太史公之子。入清后,他隐居不仕,以书画自娱,被尊为“画苑领袖”。展览中,他的《秋山白云图》,是画家58岁修建、隐居西田别墅时所绘,是多年研求黄氏众多作品之后脱化而成,为其标准的代表作。

王鉴的《溪亭山色图》也是一幅“临摹图”,仿的是元代画家吴镇的一件作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远近景互衬互映。

其实,“四王”不仅传承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而且在清代至民国画史影响甚巨。以王原祁、王翚为首,分别形成“娄东派”和“虞山派”,两派门下弟子众多。而此次展览,一级文物占展出文物半数以上,在众多“四王”文物展中堪称之最。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0月30日)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鹿角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以其亲获的大鹿角制作而成。《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仓储式展览。《光明日报》 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南大库 家具里的康乾盛世

紫禁城西南角、东西长156米,曾作为故宫博物院最大库房的南大库,与隔壁的南薰殿将打通,成为宫内首个仓储式展厅,院藏的明清宫廷家具将在这里轮番亮相。

如今,一期展览“清代宫廷家具展览”已揭幕,分两个部分。主题展部分以“清代宫廷家具中的国与家”为主要内容,30余件家具展示宫廷礼制、帝王生活。仓储展部分,数百件家具按库房保管要求进行陈列排架。

一个展览聚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家具,各位帝王的审美情趣又一次“同台竞技”——

康熙时期的家具制作继承明代宫廷风格,在髹漆与螺钿镶嵌工艺方面卓有精进,整体风格浑厚质朴,又不失庄重华美。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位皇帝要除鳌拜、平三藩、亲征噶尔丹,估计压根顾不上家装设计,大多是沿用前朝旧历。

雍正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其审美是业界公认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在他的授意下,创立了内庭恭造的式样。他还亲自参与家具的设计与打样,使这一时期的家具充满了清雅隽丽的文人特色。

史料记载,这位“四爷”反复强调皇家用品的贵气非常重要,曾下旨:“朕从前着做过的活计等项,尔等都该存留式样,若不存留式样,恐其日后再做便不得其原样。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虽少,还是内庭恭造式样。近来虽其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做时不要失其内庭恭造之式。”

乾隆时期,家具风格又变了。从紫禁城到三山五园,从盘山行宫到避暑山庄,他对室内家具进行了全面改造,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不同的家具。有专家说,雍正乾隆这父子俩在家具的审美情趣上有相似之处,只是父亲钟情的是繁华盛景,儿子是在寻觅繁缛上一骑绝尘,无人能及。

展览中,一组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竖柜最具“乾隆风格”——柜面用各色叶蜡石、螺钿等嵌出各种人物、异兽、山石、花木,上层为历史故事画,下层为《蕃人进宝图》,柜肚为《婴戏图》,边框饰螭龙纹。没留下任何空白处。

展览还复原了《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上的画面。除了身着汉人服饰的乾隆本尊,其他各种家具器物几乎神还原。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幅图可以被理解为乾隆“嘚瑟”图,商代青铜器、元代瓷器,还有各式名贵家具,每一件都是无价宝。故宫展览部副主任王戈说:“在中国哲学里,‘是一是二’能延伸出很多思考。观众在这里看到帝王的生活场景,也能联想到很多。”

多说一句,这幅图上,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这位盖戳达人更是顺手敲了“长春书屋御制”白文方印、“乾”朱文圆印、“隆”朱文方印、“观书常乐”白文长方印、“乾隆御赏之宝”朱文方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形印和“内府图书”朱文方印。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约公元前230年 青铜男子头像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约公元前340-330年 “安提凯希拉青年”青铜像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公元前1世纪 玻璃碗

神武门 爱琴海底两千年

去故宫看古希腊文物。这不是段子。

公元前1世纪,满载货物的奥卡斯号货船,从小亚细亚沿岸港口扬帆出海,驶向意大利的罗马共和国。不幸的是,船在半途沉没于爱琴海西部边缘的安提凯希拉岛附近水域。

如今,长30米、宽约10米的奥卡斯号“驶”进了故宫博物院神武门,用一场“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将淹没于茫茫碧波两千年的时光重现,350件海底宝物释放出丰富而有趣的信息——

一条残破的船板、几把生锈的铜钉,告诉我们古代用什么方法造船;成吨的银币和铜币,刻着不同城邦的名字,告诉我们这条船曾到过何处;男人和女人的骸骨,储存在陶器里的食物,告诉我们航海者在这条船上经历过怎样的生活与磨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展览祝辞中说:“我们可以像侦探一样,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展品中找到蛛丝马迹,去解读古代世界的点滴奥秘。”

被浪漫爱琴海“染”蓝的神武门展厅入口,巨大的大理石马躯干和众多红陶器皿堆放在一起,底下铺满沙子,配以光影,观众仿若漫步海底。

一位“哲学家”的塑像伫立观众间。这是一位留有胡须的长者。头发卷曲而杂乱,相比之下,胡须经过精心梳理更显整洁;鼻子很长,鼻翼宽阔,薄薄的嘴唇隐藏在浓密的胡须里;眼睛小而圆,粗粗的眉毛挑起;额头上的皱纹很深。不修边幅的外表,让人不禁联想起犬儒派哲学家。有人认为,这尊塑像的面容就是雅典犬儒主义者安提西亚。这个名字可能对大部分观众而言略显陌生,但他的师父和“同门师弟”您一定知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如今,这位“哲学家”仅存头部、双手、穿着凉鞋的双脚和两块希腊式长袍残片等部分。经过文物部门重塑,这位“哲学家”左手执杖,右臂伸出,手肘弯曲,重新以演说家的姿势“站立”在世人面前。

展览还展出了几件沉船中出土的其他类似尺寸的青铜塑像手臂残件,它们都显示出与这尊“哲学家”塑像相似的姿势。据此专家认为,这些塑像及残件来自同一组作品,至少有4件,都是哲学家、演说家或公职人员的塑像,应该是竖立在户外公共场所的。

一艘船,穿越千年,展示了一个发达文明与一个新兴帝国间密切往来的纽带环节——那时,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迅速积聚的财富诱使上层贵族腐化堕落,热衷于纸醉金迷。而他们的高级需求,要靠“进口物资”来满足。拥有发达物质文明的希腊恰是令罗马人动心的奢侈品产地。雕塑、玻璃、美酒、珠宝,还有神秘的科学仪器,被纷纷装船,从东向西穿过爱琴海,运抵意大利。一次意外沉船,将希腊与罗马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定格在海底的泥沙中,让两千年后的人们有机会穿越时空看到曾经的帝国辉煌。

展厅里还有不少精美的餐具,都是红釉陶器。这种陶器被称为“东方赭色黏土陶器A型器皿”,其鼎盛期在公元前1世纪中期前后。在罗马贵族看来,这些堪比贵金属餐具,甚至可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所用的“红色陶器”相提并论。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2月16日)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贵胄绵绵”展厅一角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贵胄绵绵”亲王御座

金秋大展带你转遍故宫

  “贵胄绵绵”展厅一角

午门 最美王妃与贵胄绵绵

在一个“宫斗剧”盛行的时代,有多少游客一边逛着紫禁城,一边回味着影视剧里那些腹黑后妃们的战斗人生呢?故宫博物院午门和东雁翅楼展厅,一位王妃的真实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过,此妃非彼妃。

“贵胄绵绵:摩纳哥格里马尔迪王朝展(13世纪-21世纪)”270件文物惊艳登场。熠熠生辉的夏洛特公主王冠,镀金木质雕刻、镶嵌银丝绣制丝绒椅背的亲王御座,刻有摩纳哥纹饰的金银器皿……似乎都不如被称为“欧洲最美王妃”的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更引人遐想。

展厅里,格蕾丝与摩纳哥兰尼埃三世亲王在非宗教婚礼上所穿的婚纱静静伫立,娓娓讲述着1956年4月18日在摩纳哥亲王宫的王位厅举行的那场盛世婚礼。这件婚纱由曾赢得两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海伦·罗斯设计。在历史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套她用真丝塔夫绸搭配蕾丝花边,为格蕾丝量身定制的婚纱。据说,为了制作这件惊艳绝伦的婚纱,30多位巧匠在6周内加班手工缝制,光是珍珠和莱茵石就镶嵌了约1500颗。穿上婚纱,也是一件工程:第一步,穿上蕾丝上衣;第二步,穿裙撑;第三步,穿三层裙子——最底下是罗缎,之后是蕾丝和绸缎,最外层是塔夫绸。王妃莲步轻挪,婚纱层层叠叠,宛若浩渺烟云。时至今日,其结婚的礼服仍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婚纱之一。

格蕾丝被中国观众熟知,是以20世纪著名电影演员的身份。其实,她的演员生涯只有短短6年,却凭借《乡下姑娘》捧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还凭借《红尘》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展览中,她在领奖时穿着的奥斯卡礼服与“小金人”同柜陈列。

无论是作为王妃,还是影后,格蕾丝一直是时尚代言人。当年,格蕾丝怀着身孕,拎着一款爱马仕包遮挡住微凸小腹的照片被《Life》杂志刊登。后来,这款包正式更名凯莉包。展柜里,王妃的梵克雅宝首饰、在蒙特卡洛百年庆典舞会上穿着的粉色绸缎长裙等,至今依旧时髦。

如花美眷,流年似水。恐怕正如电影《摩纳哥王妃》的台词所说,“她的人生之所以被描绘为童话,是因为它确实是童话。”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1月11日)

知道多一点

故宫6200余件家具从哪儿来

故宫现存明清家具6200余件,年代自明永乐以迄清宣统,其中以清代宫廷曾经使用者为主,而有清一代之中,又以乾隆朝所留存下来的家具数量最多。

自康熙朝开始,以紫禁城为中心,圆明园及热河等处离宫别苑不断兴建、完善,对于各式家具的需求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造办处内相应设有木作、广木作、油木作、漆作等专门作房,招募广州、苏州等地的能工巧匠,按照皇帝的旨意负责御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但造办处限于内廷的空间,在人员数量以及物料储备方面毕竟有限,其制作家具多以精细小巧者居多。而同样属于内务府系统的织造和差关,设立于富庶之区,交通四方,兼有人工与物料之便,承办了大量由造办处设计的御用家具,成为宫廷制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此外,由各地官员呈进的贡品也是宫廷家具的重要来源,其特点在于成堂配套,数量庞大,且用工用料毫不逊色于内廷所制者,这些贡品家具在经过皇帝审定之后,最终得以进入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