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史上“最强暑期档”过后,国内电影市场正在迅速“降温”。有数据显示,最近两个月,与去年月、周、日最低票房相比,2018年票房同比均创新低。与此同时,当下电视剧市场也面临多重考验。有报道称,“限薪令”“限古令”等多重监管效应正在显现,持续多年的“IP热”正在降温。
有学者指出,影市降温与电视剧市场的“产能过剩”,如一记急刹车,为此前一直疾驰在高速路上的行业,提供了一次“整装上路”的机会。未来,无论是“再次拉动消费”,还是踏上“重理性保质量”的理性成熟之路,均面临瓶颈待破。这也成为当下中国影视业亟须攻坚的重要命题。
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此前,万达院线一直是中国院线龙头企业,受中国电影票房持续攀升势头助推,业绩增长一度大幅超越整个行业。然而最近两年,院线竞争越来越激烈,万达毛利率逐年下降,净利率几乎不增长。前三季度营收业绩增速更创其上市以来新低,净利润同比仅增长0.31%。居行业龙头十年之久的万达电影颓势明显。
“任何产业都有天花板,但由于电影产业自身文化轻资产属性,业内不少人在一轮轮疯长面前不愿意承认会这么快面临天花板。”北京春天融和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灿灿对《工人日报》记者坦言,影院低价票补的“拉客”作用消失以后,大量向三四线下沉的影院无法带动当地观众消费。同时,影院过快增长,也导致区域内竞争加剧,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没钱赚。
据了解,2015~2017年间,全国影院总数从6798家上涨至10176家,增长近50%,但同期年观影人次和年票房增长却均不足30%。2018年新增荧幕和净增影院数量虽增速放缓,但从全国影院平均不足13%上座率来看,供大于求的状况仍非常严重。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里,确认倒闭或停业整改的影院已近300家。平均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影院停业,实际情况可能更糟。近三个月,因营业调整等原因,没有票房入账影院多达2100家,占全国影院总数的五分之一。
同时,张灿灿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说,电视剧市场中,一方面,今明两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与建国70周年,主旋律创作氛围持续释放影响力。另一方面,正值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当口,曾因《步步惊心》《甄嬛传》《琅琊榜》等成为电视剧市场“制胜法宝”的IP改编剧面临转型挑战。项目播出与制作愈加举步维艰。此外,编剧和导演工作室的财务成本激增,制片人统率剧组的记账方式改变,以及演员天价片酬受到各方监督,也使得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对待开机项目愈加谨慎。
行业内部喜忧参半
“现在,网络视频受众已大于传统电视的消费者,很多网络大电影点击量也远远超过传统电影院上座率。这种情况下,网络新媒体对于观看方式和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的改变,可能会在本质上冲击传统的中国电影、电视产业。”经过对大量调研结果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副教授陈亦水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线上受众大于线下消费者,将极大改变中国影视行业未来生态发展。当下政策监管、资金链断裂等具体因素,则可看做是引燃行业深度调整的导火索,促使从业者主动思考应对。
实际上,对行业内部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见得是负面作用。记者了解到,与此前几年大量热钱涌入“盛况”相比,目前,更多融资通过走专业产投基金渠道流入影视行业,很多项目开始进行风控评估后资金才会跟进。业内人士认为,“天价片酬、税务风波”等问题虽暴露出弊病,但随着各项政策出台,监控加强及行业规划的积极变化,也使得影视圈长期被资本裹挟的状态大有改观。针对流量明星纷纷失灵,内容为王成为共识,促使行业回归理性的现象。原盛大文学CEO、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表示,影视行业回归理性并非坏事,大部分项目本不应上马,应多用新人和适合的演员,以剧带人将取代以人带剧成为主流。
“整个大众娱乐方式将走向更碎片化、更便利化,这是大趋势。小屏内容是将来的主要方向,因为影院观影本就需要一定时间成本。但由于电影本身具有的仪式感,影院一定还会长期存在。不过,以后为适合影院生态的内容制作会更加类型化,过去那种资本配置决定内容的现象面临一次大洗牌。专业取代业余,被淘汰的人肯定认为是寒冬。”天津破浪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监制马巍对《工人日报》记者指出,税务风波刺破影视市场存在的泡沫。10月底到11月初,第一批影视作品将陆续开拍,由于头部公司以前“盘子大、资金链长”难以维持纷纷倒下,更加专注内容革新的中小公司在崛起。窗口期过去,明年暑期或会出现“黑马逆袭”。
变革带来的发展红利
新兴观众崛起对传统的台播、电影院观看模式和消费方式带来极大挑战。网络平台带来的冲击尤盛。爱奇艺发布《2017年网络大电影行业发展报告》显示,4年来,网络大电影数量增长率4.2倍,市场规模增长近20倍。网络大电影核心受众达到8亿,相当于院线观影人次的一半。同时,国内付费视频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自今年网播剧《延禧攻略》《如懿传》开播以来,付费会员抢先观看的收费模式又带动视频网络付费新一波增长,网播剧消费模式的增长空间也不可小觑。
“当传统的市场类型饱和,必然会发生类型颠倒,靠类型的价值远远没有绑定人才的价值高。尤其是在观众观影水平日趋成熟的情况下,突破现有制作天花板才能迎来下一个票房天花板。”针对万达影视发展乏力,院线下沉后继无力反映出的问题,行业观察员庞宏波指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日趋饱和,虽然万达电影遭遇天花板效应,但目前其已开启针对优质内容产出的“自下而上”的革命。这也代表将来电影市场发展的方向。
“影视行业在外部环境冲击下面临挑战,也是机遇,让专业人才更清醒地面对新生观众审美升级的严峻局面。由于影视产品本身就面临产品滞后问题,所以更加需要进行内容供给侧改革。上游资金撤出后,对创作者要求也随之提高。大明星大场面让步于情节和剧情,对影视业来说,更大的机遇不再是扩容受众,而是引回流失的受众,维持既有受众。”谈到如何提高影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马巍提出独到的见解。
“大明星对播放平台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因此电视台也不愿放弃IP剧,这也间接造成电视剧行业大明星高片酬现象。变革之下,如果台播剧对网播剧细分圈层的小众狂欢仍无动于衷,不做出类型多元化探索,那么相比中国电影,台播电视剧春天或许来得还要迟一点。”马巍说。(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