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开·合品牌创始人韩炳新:品牌文化要体现在生活品位中
开·合品牌的创始人韩炳新先生是个瘦瘦的南方人,广式口音里带着浓浓的硬朗,听他说话,仿佛可以看到忙碌的人群匆匆碾过斑马线,一眨眼便消失在街道那头。采访伊始,他说关于盒子有太多太多故事,恐怕一开口就停不下来,所以他尽量说得简短清楚一些。
盒子的故事源远流长,成语“买椟还珠”中人们嘲笑的是那个最后只拿走盒子的笨蛋,由此来教育后人不要“舍本逐末”。珍珠固然是珍贵的,那时的人们却不可能知道,如果这个盒子流传到今天,它的价值能抵得上多少颗昂贵的珍珠。
当然,这是后话。2001年,韩炳新开创了一家专门设计生产盒子的公司。他要做的盒子,不是精品店里买首饰附赠的包装盒,更不是批发市场里用来装喜糖装小玩意儿的盒子。他要做一个品牌,一个以“盒子”作为产品的奢侈品。
这个想法不是一夕形成。韩炳新为很多品牌做了十多年的外包装,其中不乏爱马仕这样的国际奢侈品大牌。为了寻求灵感,同时也是自己的兴趣之一,韩炳新时不时周游世界。在北欧时,他看到不少店里卖二手盒子,其中不少盒子来自中国、日本,甚至俄罗斯。他不明白,为什么荷兰居然有很旧的中式盒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二手的盒子店;为什么盒子有这么大的魅力?如果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鎏金嵌料花卉万字纹套盒是因为乾隆御用,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那么人们又喜欢那些二手盒子的什么呢?
好奇引起热情,而热情最终转变成为现实,开·合就在事业和兴趣的碰撞中诞生了。韩炳新说,对于盒子,中西方有很大的差别。在国内,一般人认为有个抽屉能放东西就行,没有必要那么讲究,况且很多首饰本身就自带外包装。而在西方,无论你的首饰价值连城还是街边小店的淘宝,都要用一个特别的首饰用来收纳。盒子在西方人的眼中,大约算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品位有了更多需求,纷纷效仿西方一些考究的习惯。韩炳新看到了契机,决定创建一个专门设计和制作盒子的品牌,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盒子焕发新光彩。开·合品的珠宝盒系列中,有代表中国古代御用“紫禁城”系列,也有代表欧洲风情的“佛罗伦萨”系列。开·合设计的手表盒,不仅能够收纳手表,还能为手表上弦;还有配备LED灯,打开以后会播放录音的戒指盒等等。韩炳新说,传统工艺要传承下去,必须要能与人们生活产生关联,否则就很容易被遗忘。这是他为什么要在盒子的传统设计上加入现代科技的原因。
奢侈品究竟奢侈在什么地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奢侈品一直在宣传品牌自创建起就一直秉承的文化。可以说,奢侈品最奢侈的是其代表的文化意义。对此,韩炳新说,不必刻意挖掘和强调“品牌文化”,不要跟风去“为文化而文化”。他认为当品牌“融入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品位,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时,这个品牌的文化就在潜移默化中被人们认可了。更重要的应当是如何让品牌贴合高品位生活的需求;如何让品牌在保留传统雕刻、镶嵌、雕漆等手工艺的同时,通过科技、材质的提升和创新,来满足现代人对珠宝盒、手表盒甚至珠宝柜的要求。开·合的每一个盒子在设计时都会考虑蕴含文化元素,韩炳新说:“其实品牌传承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一段文字。”一如开·合提出的“升级你的生活方式”,但凡考究的物件总是能折射出使用者对生活的审美和要求。
面对摄像机,韩炳新特地摘了眼镜——这个动作反复了两次。采访从一间吵闹的房间转移到另外一间依然吵闹的房间时,他一直摘摘取取。眼镜,这个在人们潜意识里代表着“文化”的象征物,很多人——特别是某些人群,特别喜欢用来伪装自己。但是在采访中,韩先生一直极力避谈“品牌文化”这个词。他反复强调:所谓的品牌文化,最终都是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品位中,你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