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记者桂娟、双瑞)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发展一直备受关注,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连续进行考古工作,经多位知名考古学家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这是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在发布会上介绍,河洛古国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等专家公认,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而且该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周边多个遗址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崇尚中心和文化包容,重视民生、农桑,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再生产。这一模式的主体在后代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
专家们认为,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严谨有序的聚落布局,中国地理中心最早城市群中的核心位置等,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内涵尤其是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而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