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有声 礼赞英雄|他们用生命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正义

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领1个排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接连击退数倍于己的敌军8次进攻。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势,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涌现出了黄继光、孙占元、胡修道等一大批战斗英雄,用热血锻造出“上甘岭精神”。

文物有声 礼赞英雄|他们用生命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正义

2020-10-23 10: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70年前,为保和平、卫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10件饱经战火的文物,重温那段英雄儿女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周巍峙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的手稿

1950年10月,志愿军炮兵第1师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与战友们跨过鸭绿江,第一批入朝参战。动员会上,他被战士们高涨的士气所感染,写下了这首出征诗。音乐家周巍峙看到后有感而发,仅半小时就将歌曲谱好,歌名最初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后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杨根思烈士墓碑

“人在阵地在”!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领1个排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接连击退数倍于己的敌军8次进攻。当敌人再次涌上山顶,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纵身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白云山团”锦旗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第50军447团奉命在汉江南岸白云山地区阻击敌人。面对敌人在飞机、火炮、坦克支援下的疯狂进攻,全团指战员浴血奋战了整整11个昼夜,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志愿军第50军政治部、司令部授予第447团“白云山团”称号,参战部队中只有一个团级单位获此殊荣。

  魏巍《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

“这儿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反复地争夺。这儿的战士,嘴唇焦干了,耳朵震聋了,眼睛熬红了,然而,他们用干焦的嘴唇吞一口干炒面,咽一口雪……”魏巍以战地通讯《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描述了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以少数兵力顶住猛烈进攻,钳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在汉江南岸顽强坚守防御作战23天的艰苦历程。

  志愿军修坑道用的铁锤

被打成四瓣的铁锤,耙齿几乎被磨平的铁耙,磨损严重的铁锹和铁镐……志愿军战士们用这些“饱经沧桑”的工具,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整个战线,建成了纵深20-30公里、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阵地防御体系。

1 2 下一页   >>|

(孟丽媛 刘喆)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