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乐的传承与“破圈”

潮州大锣鼓非遗传人陈镇锡(左一)、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前右二)和丁泽楷(前右一)带着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

千年古乐的传承与“破圈”

来源:新华网    2021-12-21 10:20
来源: 新华网
2021-12-21 10: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潮州大锣鼓非遗传人陈镇锡(左一)、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前右二)和丁泽楷(前右一)带着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潮州大锣鼓非遗传人陈镇锡(后中)、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前排左二)和丁泽楷(前排左一)带着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74岁的潮州音乐艺术家丁增钦(右一)在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指导学习潮乐的年轻人,他1965年从汕头戏曲学校毕业就一直在传授潮州音乐(12月15日摄)。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12岁的王浩亮(前右)和小伙伴们在汕头市潮南区华瑶村王氏祠堂练习潮州大锣鼓,74岁的潮州音乐艺术家丁增钦(左二)义务指导这支少年潮乐团(12月16日摄)。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12岁的王浩亮(前)和小伙伴们在汕头市潮南区华瑶村王氏祠堂练习潮州大锣鼓(12月16日摄)。华瑶青少年潮乐团成立十年来,已培养300多名学生。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