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哲学
刘德华说,他喜欢做第二名。“我是一个整体的艺人,你问我演电影有没有达到第一名?我没有。唱歌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没有。我两样都是第二名,但就像比赛10项全能一样,综合起来我就是第一名了。我的水准整体上很平均,不喜欢凡事都争第一,因为在高处会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拍摄采访当天,香港迎来了连续暴雨之后的艳阳。时间还不到中午12点,户外气温已经上升到32度。下午3点钟,阳光已经变得毒辣,它穿过了天空絮状的云层、穿过香港八月湿润的空气、穿过洲际酒店顶楼总统套房的落地玻璃幕墙,猛烈地照射在天台和地板上。
这时刘德华站在270度开放的户外泳池边,打着伞俯瞰眼前整个维多利亚港的景色。
天空中,不时有直升飞机冲破寂静呼啸着穿越;海面上,轻快的游艇和数千吨级的货轮分别乘风波浪,在身后翻腾着水花,驶向天际。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这都是让他感觉熟悉的景物。
“你认为自己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当他终于脱下拍照时的厚重衣服,坐在阴凉的房间里时,我问。
“我认为……是我的友善。这是我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也是令大家喜欢我的一个原因。”说着,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
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他著名的“大拇指哲学”。
他说他的师父曾对他讲,很多人想当老大——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来做讲解:老大就是它,排队排在最后,站起站在最低,当手握成拳头准备攻击,其它手指躲起来的时候,它在外面保护所有的。它的任务就是要帮助所有人,如果要拿起一杯水,或者举起重物,没有它就做不了。但举起大拇指,通常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NO.1,就是老大。
这个说法如果延伸到现代管理学领域,说明的是领导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香港电视台的公益广告里,曾经每天播放这样一段话:让我们每个人尽自己本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份工作,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对香港繁荣做出的努力。
这条刘德华拍摄的公益广告,是他自己和所有努力工作的香港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令香港保持繁荣进步的原因。
2005年是香港电影继续惨淡的一年,港产片产量及票房都创新低。当年7月,刘德华创办的映艺娱乐公司发起了“亚洲新星导”计划,在全亚洲范围内挑选七位年轻新锐导演,全额资助他们拍摄自己的电影。不仅如此,作为投资方的刘德华以及公司不干预导演创作,所有风险由投资方承担。刘德华也允诺,如有需要,他本人将无条件参演这些新作品。在这样宽松的创作环境下,六部颇具新意的佳作出炉了:内地有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台湾有李芸婵的《人鱼朵朵》、香港有林子聪的《得闲饮茶》、李公乐和黄精甫的《师奶唔易做》;马来西亚有何宇恒的《太阳雨》、新加坡有唐永健的《爱情故事》……六部电影总投资额约2500万港币,刘德华出资。其中仅《疯狂的石头》一部电影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累计赢得近3000万人民币票房,导演宁浩从此成功晋级。2006年,刘德华也凭借这一项目获得釜山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年度最有贡献电影人”大奖。
上个世纪90年代,刘德华的经纪人李小麟曾经提出一个“老二哲学”,就是凡事只要努力,不争第一,愿做第二。刘德华听过之后,深以为然,从此便当做自己的人生哲学。
人生好像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和韧性。每个行业的成功者更不是单枪匹马就能赢得胜利,而是需要团队作战和适当的牺牲。
刘德华曾经写过一首歌《笨小孩》,他说是写自己的。
其实,他哪里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