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们在,就有希望
14岁进迪厅跳自己喜欢的DISCO,染黄头发,打耳钉,在考中戏之前,这个让父母有些头痛的少年还根本不知道何为表演。“当时我在江西省艺校学舞蹈,在我妈妈的催促下,我去报考中戏。考场上人家递给我一首诗让我念,我又跳了一段迪斯科……就这样考上了。”回想起来,邓超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走上表演这条路,最感慨的应该是他的妈妈,也正是她改变了儿子的人生轨迹。
当有人对邓超说:你是拍电视剧成名的。他会勉强地回答你:可以这么说,但我更应该感谢舞台剧。曾经在中戏上二年级时,他就开始到处寻找表演舞台剧的机会。“我特别喜欢话剧,《切·格瓦拉》你看过吗?”我说我看过。他又问:“是我演的那一版吗?我演的是第二版,戴着贝雷帽,摇旗的也是我……”他急切地等待我回答,“反正你看的不是我表演的那一版,也是我配画外音的那一版。10年前,爱上舞台剧肯定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我想我会爱一辈子。”说到话剧,他两眼发光。
拍电视剧《甜蜜蜜》时,高希希导演曾经说邓超的缺点和优点一样,就是拍戏拼命到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他自己说,只要是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表现,‘演飞了’是经常的事。
“《幸福像花儿一样》里面跟杜鹃吵架那场戏,我用拳头砸车、拿脑袋撞车,都是事先没有设计的。拍到后期角色像长在自己身上,好像‘飞了’一样,自己就很舒服了。”
采访在邓超拍戏间隙断断续续地进行。只要导演一声“开始”,刚刚还有说有笑的邓超就马上可以进入人物的心境。“演员做得到的。像开始跟你说的,开机之后,我的世界是真实的,而周围的世界就像是假的。” 现在,邓超一直对延安时期的那段历史感兴趣,“特别想经历一下那个年代,可以随着我的心和信仰去那个地方。”而刚刚杀青的《延安爱情》恰好满足了他的愿望。
邓超曾想过,如果自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会去找很多乐趣来丰富每一天。“现在发现不可能过那种生活,因为已经离不开表演了,就是喜欢。”他说,“这跟名利毫无关系。但是在演出结束谢幕之时,别人认可你的表演,被你感动,你都可以感受到的。从我拍第一部戏开始,我就一直把敬业当做应该的、不值得炫耀的事情。做不到好意思吗?如果对表演谈不上热爱,肯定也不遭这份罪。如果喜欢钱,那么做什么事不行呢?”他似乎在反问我。“作为一个演员,不在于作品数量,而在于你演的角色是否有意思,能给人带来什么。这个最重要。”
他问:“你知道卢安克吗?在中国山区执教10年,也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和中国的教师资格。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感动人物,却不去领这个奖,他说我要的不是这个,孩子们也给了我很多,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相同的地方。虽然行业不同,只要有我们这些人在,就有希望。”
延伸阅读